爱吃海鲜的朋友
注意啦!紧急通知
今年,福建省继续实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5月1日12时海洋伏季休渔开始福建进入休渔期!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实施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为进一步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养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和《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知》(农业农村部通告〔〕1号)的有关要求,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对福建省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进行了调整,现通告如下。
休渔作业类型、时间和区域:
(1)除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以及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
(2)北纬26度30分以北的我省海域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和灯光围(敷)网作业渔船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1日12时;小型张网作业渔船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
(3)北纬26度30分以南的我省海域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
(4)兼作不同作业类型的渔船,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最长作业类型休渔时间。
(5)捕捞辅助船休渔时间:北纬26度30分以北的我省海域为5月1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北纬26度30分以南的我省海域为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确需在最长休渔时间结束前为一些对资源破坏程度小的作业方式渔船提供配套服务的,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报农业农村部批准后执行。
伏休期间,这些行为将
予以通报批评并抄报当地政府!
(1)禁止异地休渔。所有休渔渔船应回渔船船籍港所在地休渔,不得擅自离港或改变停泊地点。严禁跨省休渔,确需省内跨县、跨设区市区域修船的,必须经船籍港和停泊港所在地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渔业执法机构确认同意,报设区市、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停泊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防御台风异地避风的渔船,在防台风应急响应解除后,应及时回船籍港休渔。(2)严格钓具渔船管理。钓具渔船应当严格执行渔船进出港报告制度,严禁违反捕捞许可证关于作业类型、场所、时限和渔具数量的规定进行捕捞,实行渔获物定点上岸制度,建立上岸渔获物监督检查机制。(3)加强活鱼运输船管理。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认真核实辖区活鱼运输船有关情况,报设区市、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活鱼运输船应当严格执行进出渔港报告制度,严禁运载捕捞渔获物。(4)严禁冰鲜杂鱼交易。5月1日12时至8月1日12时,禁止冰鲜杂鱼交易。对发现涉黑涉恶的相关线索,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置。(5)严格捕捞许可审批。伏休期间原则上不得变更作业类型、作业方式。确需租用休渔渔船进行教学、科研等特殊活动的,应按有关规定报省海洋与渔业局审批。(6)明确渔船过户期间监管责任。渔船发生过户,但尚未完成所有权变更登记的,渔船监管仍由转出方船籍港所在地履行监管职责;已完成所有权变更登记的,由转入方船籍港所在地负责。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违反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渔船,扣减与伏季休渔相关的渔业补贴。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年3月31日
消息来源丨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东南网
相关阅读:
爱吃海鲜的注意!疫情时间,
不少人宅在家里研究美食,
化身“中华小当家”!
而众多美食中,
海鲜是必不可少的。
但吃下面这种海鲜,
一定要注意!
贻贝吃贻贝中毒
是怎么回事?
它是很多海边人的餐桌美食!不过,它也很容易受到污染。事实上,因为食用贻贝(淡菜)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在全国多地都发生过!麻痹性贝毒中毒多发生在4-10月份气温高的季节,这段时间内,海洋藻类繁殖迅速,有的藻类含麻痹性贝毒,被贝类摄入后,贝类自身不会中毒,但会富集毒素,人使用麻痹性贝毒含量高的贝壳后,就会发生中毒现象。什么是
“麻痹性贝类毒素”
贻贝本身并无毒,体内毒素一般通过摄食有毒单胞藻,在体内富集形成。这些毒素无色无味,耐热性极强,人一旦吃了含有毒素的贻贝就会中毒。提示中说到了“麻痹性贝类毒素”,到底又是什么呢?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其毒性极强,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人一旦食用含有此毒素的贝类,可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正如上述提示所说,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仅0.5mg就能使人死亡。如何预防中毒?
1、购买要留神
贻贝等贝类食品可以食用,但要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在4、5月份这种赤潮爆发的高峰期,建议不要采捕或购买(食用)野生贝类食品。
2、到正规场所购买
无论是贝类还是其他食品,购买时都要挑选放心、有保障的场所,大型超市或者正规农贸(海鲜)市场,其卫生和安全性更有保障,进货、包装等流程也会有严格的监测和质量把控,相对而言更加放心。
3、食用之前要去掉内脏
被麻痹性毒素侵袭的贝类食品,从外观看起来和普通贝类食品并无太大差别,所以在食用过程中要做好预防。
在贝类生物的所有组织器官中,麻痹性贝毒在消化腺、裙边、鳃部、性腺等部位含量较多。所以,食用前要去掉贝类食品的内脏,严格去除其消化腺和裙边,减少毒素,降低中毒风险。
4、吃肉可以,不建议喝汤
麻痹性贝毒是一种水溶性生物毒素,在烹煮的过程中会逐步溶解到汤汁中,所以不建议喝汤。
并且,贝类等海鲜食品本属于高嘌呤食品,一般汤中的嘌呤物质含量较高,食用会升高体内尿酸,增加高尿酸血症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因此也不建议饮用。
5、“中毒”高发时期,尽量不要食用
此类中毒事件有明确的“时间聚集性”,一般在春季达到高峰,夏季和秋季会有所降低,在冬季开始回升。
所以,春、冬两季最好不食贝类食品,避免增加中毒风险。
食用海鲜时还要注意哪些?
1、处理海鲜要注意
如果皮肤上有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不要接触海水以及海水中的海鲜等生物,处理海鲜食品时,尽量戴上手套。
2、一定要完全加热
海鲜,不能生吃,其中包括生鱼片,制作生鱼片的过程中,鱼肉很容易被鱼鳍和鱼皮上的创伤弧菌所污染,食用同样存在感染风险。
高温烹调可以杀灭海鲜中存在的寄生虫和病菌等有害物质,降低食物中毒风险。
3、生熟分开
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烹饪工具(案板、刀具等)的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4、要限量
由于海鲜中含有较多的嘌呤物质,不宜大量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每日吃鱼、虾类食物50—克(不超过2两)。
综上所述对于“贻贝中毒”问题大家不必过度恐慌春冬季尽量不要食用在购买和食用时也要注意“留神”一旦食用贝类食品发生中毒请立即就医诊疗不要拖延时间更不要自己乱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