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既然这样,知一点这篇文章能被茫茫人海中的你看到,看来上辈子我对你的回眸是要扭歪脖子了。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口面不知心。可偏偏有人不信邪,比如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苏东坡。某日惠风和畅,章惇与苏轼两好友同游南山,来到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此时,章惇怂恿推苏轼下潭书壁,苏轼俯身下望,雾气氤氯,深不见底,内心一惊,这个会射天狼的苏爷,当即摇头认怂,连说不敢。章惇嘴角一扬,平步而过,用索挂着树,蹑之上下,神色不动,用漆墨濡笔大书石壁:“章惇、苏轼来游。”然后攀树缘索,回到潭边,面不改色,神采依然。对此心有余悸,小心脏还在扑通扑通得跳的苏轼强作镇定,拍拍章的肩膀说:“他日君必能杀人。”章惇脑袋突然蒙了,不解,问道:“何以知之?”苏东坡说:“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不把自己的生命当一回事的人,将来也不会把别人的生命当一回事,一定会杀人如麻的)”果不其然,后来,章惇得势,应验了苏轼的“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章曾被主政的司马光贬黜外放,因此,在得势后,先是请奏请皇帝挖曾司马光、吕公著的坟,劈开棺木,扬尸暴骨,意在让司死不安宁以泄其愤;再劝诱蔡京去上告刘挚、梁焘有谋反之心,兴起同文馆狱,又命蔡京、安悼、骞序辰等挖根究底,竭尽全力置这些人于死地;还商议派遣吕升卿、董必察访岭南,尽杀流人。而对于曾经的好友苏轼呢?因为苏东坡以前反对过变法,章惇就毫不犹豫将苏东坡贬至南蛮之地惠州,但笑对人生的苏大爷不为所困,仍然过起惬意生活,唱吟一首“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章惇看到后咬牙切齿:“苏子瞻尚尔快活!(TMD,被贬了,居然还这么快活?)”于是再一道圣旨:“责授琼州别驾,移昌化军安置。”章惇再接再厉,把苏贬到天涯海角——海南儋州。宋朝的儋州,荒无人烟,“瘴雾”无数,亦只有十恶不赦的重罪之人,才会被发配到那里,任其自生自灭。而此时苏东坡都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章惇还真是做人至绝。故事看完了,现在说说相人吧。一说到相人,可能你会马上想起“看相”,一想到“看相”,此时脑间立马想到的是……电视剧里的台词:贫道掐指一算,看你印堂发黑,恐怕不久将有血光之灾,要想化解,可以给我5两银子,赐你一道灵符可……。相人,很多人会想的是看脸、看五官:看眼、看鼻、看嘴、看耳…..。然后的然后就是以貌取人了。其实呢,作为一门传统理论,相人并非只局限这些。据宋代麻衣道者的《麻衣相法》,相人包括相形(五官、四肢等)、相神(气色,精神状态)、相行、相坐、相卧、相食、相痣、相心;曾国藩的《冰鉴》里的相术口诀里也写道: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因此相人并不只局限看脸,它保罗万象,苏轼通过观察章惇的行为,判断出章的性格和心态,认定他日后“必能杀人”,也是相人的一种。通常来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章惇尖酸刻薄,睚眦必报的为人,也注定其会从位极人臣到最后贬死湖州的命运。通过苏轼和章惇的相人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相人准则:以此及彼。恋爱中,对象和其他异性有暧昧,但对你说,我对ta都是逢场作戏而已,亲爱的,对你才是真心实意的。可信吗?对别人可以这样,为何以后对你会不是?交友中,一好友对他人可以反目成仇,落井下石,对你却称兄道弟,但不朝有一日对你不可以?职场上,一伙伴对他人背后使坏,捅刀捉弄,对你迎合拉拢,难道你不会成为他的下一个刀下鬼?正如苏东坡所说的,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这是人性,请切记:对他人能如此者,亦能对你如此。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