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研学活动纪实8第八天,与和田玉的

今天已经是我们南疆研学的第八天,目的地是和田,那是一个与玉密切相关的地方。昨晚住宿的地方在普泽县城。普泽,是我所见到的新疆小城中比较干净的一个。到处是被保护起来的法国梧桐和干净的街面,甚至连宾馆也比其他地方要干净。资料显示,泽普是“泽普勒善”的简称,因普勒善河得名。泽普勒善,塔吉克语,意为“黄金之河”,河有沙金的意思。泽普又名波斯喀木,是维吾尔语“波斯提坎”的变音,意为“富饶的土地”。从地图上看,泽普县位于新疆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喀喇昆仑山东侧,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缘。虽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但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平缓倾斜,西南部为叶尔羌河冲积扇,东北部为叶尔羌河冲积平原。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流经全境,县城三面环水,景色宜人。从20世纪八十年代起,泽普县把法桐作为城乡绿化的主要树种。目前,法桐已成为泽普县城最具特色的生态景观。因为第二天要到和田去,因此前一天晚上我们没有出门。据出去的伙伴们说,泽普城市布局规范,街道干净整洁,树影婆娑,晚上更加迷人漂亮。早餐以后,我们就乘车前往和田地区。和田在古代被称为”于阗“,藏语意为产玉石的地方。说起来中国的玉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人们对玉总是青睐有加。我对玉认识的新起点是在河南省博物院见到的人类早期文明时期出土的非常精美的玉石器物。玉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礼器。在中国的成语中,有很多关于玉的,比如,形容男子帅气的“玉树临风”,再如,形容姑娘美丽的”亭亭玉立”,形容家庭美满的”金玉满堂”,形容女孩子纯洁而有灵气的”冰清玉洁”。中国人对玉的热爱,实际上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因素,号称把中国历史向前拉回到公元前年的”红山文化“,最有名的就是中华第一龙的那条碧绿色的半环型玉龙。其实在喀什古城,当地人就介绍过“和田玉石文化”。今天普遍认为,对玉理解最深的莫过于孔子。孔子提出玉有十一德:仁、义、礼、智、信、天、地、道、德、忠、乐。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玉本身有11个美感。以玉有仁德来说,是指玉精光内蕴,观起光者,垢灭善生,敬仰之心者。孔子还曾经说过,君子德比玉焉。因此,自古以来的文人士族、皇亲贵胄都以佩戴名玉来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展示自己的仁德、仁义和品行高洁。正是由于人们赋予玉德的标准与含义。自古以来,人们总结的新疆五大印象主题之一就是和田玉文化。提到新疆,人们往往会提到和田玉。其实准确来说,和田玉应该叫昆仑玉。和田玉的源头都是来自于昆仑山。从产地来说,和田玉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山料,也就是山上的原生矿,如白玉山料、青玉山料等等。第二类就是山水料,它主要是从昆仑山上经河水搬运的河流中上游的玉石。第三类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籽玉或者叫籽料。它是指原生矿经过侵蚀被流水搬运至河床的浑圆度比较高的玉石,主要分布在河床和两侧的河流阶地中。玉石或裸露地表,或深埋于河床之中。山料无所谓大小,主要是在山区开采,需要经过人工的分选,分割、加工才能一睹真容。山水料,一般认为是指那些河流中上游的大玉石。籽料从山上搬运下来,经过侵蚀打磨后,一般比较小。按颜色来分,和田玉分为白玉、黄玉、青玉、碧玉、黑玉五种类型。其中,最为珍贵的是白色中透着红糖的颜色,我们称之为“糖白玉石”,也是目前较为珍稀的玉石品种之一。喀什河床出美玉,声名远播、历史久远。因此我们今天研学的第一目的地就是喀什玉龙河。其实大家并不寄希望于能在这里捡拾到名贵珍宝,只想体验、感知千百年来人们在河床中捡拾、用自己的手去触摸玉的那种感觉,这是比较奇妙和吸引人的。到和田的玉龙河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虽然领队和导游反复提醒不要在河床中长时间逗留,并且反复提醒带孩子的注意安全。可真的到了体验区,大家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一窝蜂向河床冲去,并不在乎河床里的水是否打湿了鞋子,河水是否浸湿了衣服,清一色蹲在河床中仔细寻找,期待着自己能够偶然寻得宝贝。玉龙河中各色鹅卵石大小不一,堆积在河床上。大家冲向河床以后,来到石头堆积区,蹲下来翻越、挪动卵石,用手去感知,煞有其事地寻觅。其实经过多年的捡拾和挖掘,今天能够捡到玉石的概率已经非常低。据这里的专业挖玉人讲,他们几天捡到一块籽料的概率也非常的低。但是无论怎样,体验总是快乐的。到这里的人纷纷冲向河床河道搬开石头,在水中仔细感知,无论孩子、男人、女人、老人,都沉浸在捡拾的快乐之中。此时是玉龙河的汛期,河水水量较为充足,主河道的水量较大且较为浑浊。两侧河床和台地的水量相对小了一些,成为人们体验的重点地区。当然,在这些河床中、河岸上也不乏兜售和田玉的小商贩。他们经常从口袋里掏出几块,热情地问,朋友买不买?后经玉石扎龙市场里边的专业人士介绍,他们兜售的所谓“籽料”是用玉石加工中的废料经过高温处理融化后结晶而成,成本极低。大部分的人都不太相信这种小商贩,但也有一些团友花了几百块钱买来成本不足10块钱的所谓“籽料”。要知道真的和田玉籽料,一个小手指那么大的就会售价几万元。但是专业知识的匮乏、侥幸心理、撞大运的思想往往让人控制不住自己。在我讨价还价后,用10元钱也买了两块所谓“籽料”。卖给我玉石的维族大哥说:“我不骗你,这就是合成的。”体验捡拾活动一发不可收拾,说是半个小时,但是1小时后,很多人还是久久不愿意离去。因为我们还有体验玉石巴扎的任务,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玉石巴扎和体验区一路之隔。巴扎是当地人在河床中挖掘的和田玉石、籽料和玉石珠宝的交易市场。一层或地下为原料交易,二层、三层为玉石和宝石精品区。多年来这里都是人头攒动,热热闹闹,熙熙攘攘。挖玉是偶然,购买却全凭专业。玉料的判别、鉴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事情。因此,一层的原料贸易区的交易实际上具有一定的赌石意味。当前,和田玉产量越来越少,它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近年来像大拇指盖大小的好的籽料都卖到了万元及以上。巴扎的玉石巴扎二楼三楼的交易市场还真有不少精品,当然价格也不菲。当然,这些宝石级别的玉石的鉴别和鉴定就显得异常复杂,非专业人士尽量不要涉足,否则就会陷入困境。但是如果从地质角度来讲,这些宝石实际上都是透闪石、阳起石和普通的角闪石的结合。从它的形成位置来看,多在中酸性的火成岩或者是与变质岩块的交界地带。在地理人的眼中,这些玉与石头都一样,源于地质运动,是地球内力塑造和外力长期雕琢的产物。玉石展现出的不同颜色则是不同矿成分的组合。当然所谓的碧玉、翡翠、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等都因岩石中矿物结晶成分和结构不同。玉石不同结构与组合形成其独特的风格,这都是大自然赠与的礼物,是若干次矿物偶遇的结果。听巴扎专业人士讲,宝石要从它的水度、透度、色泽以及原石的大小、形态方面进行区分和鉴别。其实对玉的鉴别我是不太懂的。不过来自成都52中的周玉老师对于和田玉和玉的鉴别挺有自己的见识。下面摘取周老师关于玉石鉴别的常识和知识与大家分享。在实验室鉴别和田玉,主要是鉴别折射率等特征,像我们普通买家用肉眼鉴别,主要是看结构,打灯照一下,如果是品质好的的和田玉,打灯效果是很细的,有一些颗粒状的纤维,是纤维变晶状的结构。如果是一些品质稍微差一点的,打灯一看是那种比较粗的大颗粒;除了看结构,还有润度。和田玉的折射率是1.6,所以光泽比较好,比较润。白度、细度、油度、雕工的好坏,是决定和田玉价格的主要标准。

此外,新疆还有很多其他宝石,如海蓝宝,青金石,碧玺,石榴石等。其中青金石又叫帝王石,也是一种天然颜料,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面的蓝色部分就是用青金石,青金石越蓝,杂质越少,品质越好,价格也越高,青金石上的洒金多,就是杂质黄铁矿含量高,如果有白斑,就说明有方解石杂质,这两种都会使青金石价值大大降低。清代帝王非常喜欢青金石,北京天坛就用青金石装饰,清朝四品官员的顶戴花翎就是青金石。

虽然新疆也产海蓝宝,但品质大多不高,海蓝宝是越蓝、越透,品质越好。海蓝宝石属于三方晶系,晶形以六方柱状为主,所以很多加工方法就是依照原晶体形状切割成柱形体。

碧玺是色彩最丰富的宝石,其中红色碧玺价值最高,而新疆阿勒泰地区还产出一种特殊的西瓜碧玺,外部绿色,中间红色,就像西瓜一样。

石榴石在中国古代被称作紫牙乌,除了常见的紫红色外,还有很多变种,如绿色的沙弗莱石、橙色的芬达石。

怎么样,周老师棒吧!我听着就感觉专业。今天,我们的行程相对比较轻松而且简单,经过充分的交流、实地的体验和车上小论坛的分享,我们对于和田玉有了新的认识,从产地、形状、产区及如何鉴别方面涨了知识。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实地去研讨,加上资料的查阅和相互沟通交流,才是今后研学的方向,也是开展学习、提高认知、形成能力的关键所在。导游介绍,到了这里一定要去逛逛夜市,因此晚上我们去了和田夜市。这里有很多特色的美食,我最喜欢份大量足的烤包子,以及羊肉串、烤鱼等。这里的夜市规模很大,边吃美食还能边看特色的歌舞表演。我们小组聚在一起喝着啤酒吃着美食,欣赏着特色的民族歌舞表演,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夜晚。推荐阅读点击下方标题查看文章《中地参》年第12期上半月封面及目录订阅“中地参”,推开地理窗新教材新思想新导向——全国地理新教材解读暨海岸地貌生态研学交流会纪实“全国地理摄影解读展览”优秀作品赏析(下)《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年度优秀论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年)全文转载本刊文章一览表订《中地参》,看地理新景象!!《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年版块、栏目及选稿说明欢迎洽谈会议培训、团队合作《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专注地理教育教学40年导向前瞻、内容鲜活、实践创新国家学术期刊地理教育类核心期刊!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qishia.com/yskw/5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