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阳起石 >> 阳起石鉴别 >> G1132

G1132

G1-1

自然铜矿

Cu

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铜的工业矿物有:自然铜﹑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蓝铜矿﹑孔雀石等。已发现的含铜矿物有多种,主要的只有16种。中国开采的主要是黄铜矿(铜与硫、铁的化合物),其次是辉铜矿和斑铜矿

G1-2

石墨

C

石墨(graphite)是一种结晶形碳。六方晶系,为铁墨色至深灰色。密度2.25克/厘米3,硬度1.5,溶点℃,沸点℃。质软,有滑腻感,可导电。化学性质不活泼,耐腐蚀,与酸、碱等不易反应。在空气或氧气中加强热,可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强氧化剂会将它氧化成有机酸。用作抗摩剂和润滑材料,制作坩埚、电极、干电池、铅笔芯。高纯度石墨可在核反应堆上作中子减速剂。常被称为炭精或黑铅,因为以前被误认为是铅。

G1-3

肾状赤铁矿

赤铁矿化学成分为Fe2O3、晶体属六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与等轴晶系的磁赤铁矿成同质多象。晶体常呈板状;集合体通常呈片状、鳞片状、肾状、鲕状、块状或土状等。呈红褐、钢灰至铁黑等色,条痕均为樱红色。金属至半金属光泽。摩斯硬度5.5~6.5,比重4.9~5.3。呈铁黑色、金属光泽、片状的赤铁矿称为镜铁矿;呈钢灰色、金属光泽、鳞片状的称为云母赤铁矿,中国古称"云子铁";呈红褐色土状而光泽暗淡的称为赭石,中国古称"代赭",而以"赭石"泛指赤铁矿。

G1-4

豆状赤铁矿

赤铁矿化学成分为Fe2O3、晶体属六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与等轴晶系的磁赤铁矿成同质多象。晶体常呈板状;集合体通常呈片状、鳞片状、肾状、鲕状、块状或土状等。呈红褐、钢灰至铁黑等色,条痕均为樱红色。金属至半金属光泽。摩斯硬度5.5~6.5,比重4.9~5.3。呈铁黑色、金属光泽、片状的赤铁矿称为镜铁矿;呈钢灰色、金属光泽、鳞片状的称为云母赤铁矿,中国古称"云子铁";呈红褐色土状而光泽暗淡的称为赭石,中国古称"代赭",而以"赭石"泛指赤铁矿。

G1-5

水晶簇

水晶簇:顾名思义,是一簇簇的水晶组成。是天然的石英结晶簇,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硬度7,解理:无。断口:贝壳状。比重:水晶的比重为2.56-2.66克/立方厘米。同体积的水晶重量是同体积水的重量的2.56-2.66倍,块状变种水晶密度可能稍高些。#91;1#93;条痕:无色。

G1-6

异极矿

异极矿产于铅锌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一般是闪锌矿氧化的产物,与菱锌矿、白铅矿、褐铁矿等共生。稳定上限为°C,过此温度即转变成硅锌矿Zn2[SiO4]

G1-7

微晶方解石

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它。因此,方解石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矿物。方解石的晶体形状多种多样,它们的集合体可以是一簇簇的晶体,也可以是粒状、块状、纤维状、钟乳状、土状等等。敲击方解石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碎块,故名方解石。

G1-8

黄铁矿

黄铁矿(FeS2)因其浅黄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成分相同而属于正交(斜方)晶系的称为白铁矿。成分中还常存在微量的钴、镍、铜、金、硒等元素,含量较高时可在提取硫的过程中综合回收和利用。

G1-9

辉锑矿

辉锑矿是锑的硫化物(Sb2S3)矿物。含锑71.69%,是锑的最重要的矿石矿物。属正交(斜方)晶系。晶体常见,呈尖顶的长柱状,柱面具纵条纹。板面解理完全;解理面现平行横纹。集合体呈块状、粒状或放射状。铅灰色,金属光泽,莫氏硬度2,比重4.6。性脆,易熔。主要产于中、低温热液矿床,常与辰砂、雄黄、雌黄共生。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锑国。湖南、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省都有辉锑矿床分布。湖南冷水江锡矿山的大型辉锑矿床闻名于世。

G1-10

微晶水晶

水晶(rockcrystal),稀有矿物,宝石的一种,石英结晶体,在矿物学上属于石英族,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纯净时形成无色透明的晶体,当含微量元素Al、Fe等时呈紫色、黄色、茶色等,经辐照微量元素形成不同类型的色心,产生不同的颜色,如紫色、黄色、茶色、粉色等。含伴生包裹体矿物的被称之为包裹体水晶,如发晶、绿幽灵等,内包物为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云母、绿泥石等。

G1-11

黄铁矿与水晶共生矿

黄铁矿与水晶共生矿FeS2晶体属等轴晶系。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立方体晶面上有与晶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结核状。浅黄(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参差状断口。硬度较大,达6-6.5。比重4.9-5.2。以其晶形、晶面条纹、颜色、硬度等特征可与相似的黄铜矿磁黄铁矿相区别。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矿物,形成于多种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可见于铜镍硫化物矿床和多金属热液矿床。黄铁矿含量最大的矿床是产于火山岩系的含铜黄铁矿层。外生成因的黄铁矿见于沉积岩、沉积矿床和煤层中。

G1-12

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它。因此,方解石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矿物。方解石的晶体形状多种多样,它们的集合体可以是一簇簇的晶体,也可以是粒状、块状、纤维状、钟乳状、土状等等。敲击方解石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碎块,故名方解石。

G1-13

磁铁矿八面晶簇

磁铁矿Magnetite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属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体、十二面体。晶面有条纹。多为粒块状集合体。铁黑色,或具暗蓝靛色。条痕黑,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不平坦。硬度5.5~6.5。密度5.16~5.18g/cm3。具强磁性。性脆。无臭,无味。常产于岩浆岩、变质岩中。

G1-14

黄铁矿五角十二面体

黄铁矿(FeS2)因其浅黄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成分相同而属于正交(斜方)晶系的称为白铁矿。成分中还常存在微量的钴、镍、铜、金、硒等元素,含量较高时可在提取硫的过程中综合回收和利用。晶形以五角十二面体

G1-15

镍黄铁

镍黄铁矿是一种镍和铁的硫化物矿物,经常含钴,可达3%,世界上90%的镍是从这种矿物中提炼的。镍黄铁矿为古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具有金属光泽。解理平行八面体{}完全。摩氏硬度3。密度4.5-5。

镍黄铁矿一般呈细粒状,几乎总是与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产在一起。在氧化带中易氧化成鲜绿色被膜状镍华或含水硫酸镍。通常呈细粒状,主要产于基性岩浆岩内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中,与磁黄铁矿、黄铜矿密切共生。有时也见于超基性岩的铬铁矿中。是炼镍的主要矿物原料,同时可炼钴。

G1-16

闪锌矿

化学成分为ZnS、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相同而属于六方晶系的则称纤锌矿。闪锌矿含锌67.1%;通常含铁,铁含量最高可达30%,含铁量大于10%的称为铁闪锌矿。

G1-17

赤铜矿晶簇

赤铜矿(cuprite),化学成分为氧化亚铜的矿物。虽含铜量高达88.82%,但因分布少,只作为次要的铜矿石利用。

赤铜矿晶体属等轴晶系(立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无解理。主要呈立方体或8面体晶形,或与菱形12面体形成聚形。晶形沿立方体棱的方向生长形成毛发状或交织成毛绒状形态。也包括长条形、闪闪发亮的晶体,称毛赤铜矿。

赤铜矿主要产出于铜矿床氧化带中,常与自然铜、孔雀石、蓝铜矿、硅孔雀石、褐铁矿相伴共生。

G1-18

水晶与镁铁矿共生晶簇

G1-19

蛇纹石棉

化学组成:Mg6[Si4O10[(OH)8,化学组成近于理想成分,MgO12.09%、SiO.75%、H2O13.12%;

鉴定特征:有各种的绿色,脂状光泽,脂滑感或纤维状的性质;在闭管中加热,可放出多量的水份,这也是和纤维状角闪石不同之处。可在盐酸中分解,产生氧化硅,但无胶凝的现象;根据其颜色、光泽、较小的硬度、纤维状或块状形态以及产状加以识别。

G1-20

镁铁闪石放射状集合体

镁铁闪石是闪石的一种,为铁镁硅酸盐矿物。

G1-21

阳起石放射状集合体

阳起石为硅酸盐类矿物,它是透闪石中的镁离子2%以上被二价铁离子置换而成的矿物,它也是闪石系列中的一员,这类矿物常被称为闪石石棉。块状、致密的阳起石被中医认为性温咸,有温肾壮阳的功效,用来治疗阳痿、遗精、早泄等症状。

G1-22

高岭土

高岭土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因呈白色而又细腻,又称白云土。因江西省景德镇高岭村而得名。

其质纯的高岭土呈洁白细腻、松软土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理化性质。其矿物成分主要由高岭石、埃洛石、水云母、伊利石、蒙脱石以及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高岭土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造纸、陶瓷和耐火材料,其次用于涂料、橡胶填料、搪瓷釉料和白水泥原料,少量用于塑料、油漆、颜料、砂轮、铅笔、日用化妆品、肥皂、农药、医药、纺织、石油、化工、建材、国防等工业部门。

G1-23

毒砂

毒砂中国旧称白砒石,可从中制取砒霜(As2O3)。毒砂是单斜或三斜晶系,晶体呈柱状,集合体成粒状或致密块状。锡白色,金属光泽,莫氏硬度5.5~6,比重5.9~6.3。敲击时发出蒜臭味,灼烧后有磁性。毒砂产于高温或中温热液矿床中,是金属矿床中分布最广的原生砷矿物。

G1-24

雌黄雄黄共生矿

G1-25

斑铜矿

斑铜矿是铜和铁的硫化物(Cu5FeS4)矿物,含铜量63.3%斑铜矿,提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之一。为等轴晶系,其高温变体为等轴晶系,称等轴斑铜矿。表面易氧化呈蓝紫斑状的锖色,因而得名。新鲜断面呈暗铜红色,金属光泽,莫氏硬度3,比重4.9~5.0。常呈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见于各种类型的铜矿床中,并常与黄铜矿共生。也形成于铜矿床的次生富集带,但不稳定,而被次生辉铜矿和铜蓝置换。在地表易风化成孔雀石和蓝铜矿。中国云南东川等铜矿床中有大量的斑铜矿。世界代表性产地是美国蒙大那州的比尤特,墨西哥卡纳内阿和智利丘基卡马塔等。

G1-26

重晶石厚板状晶簇

重晶石是钡的最常见矿物,它的成分为硫酸钡。产于低温热液矿脉中,如石英-重晶石脉,萤石-重晶石脉等,常与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辰砂等共生。我国湖南、广西、青海、江西所产的重晶石矿床多是巨大的热液单矿物矿脉。重晶石亦可产于沉积岩中,呈结核状出现,多存在于沉积锰矿床和浅海的泥质、砂质沉积岩中。在风化残余矿床的残积粘土覆盖层内,常成结状、块状。

化学成分:BaO:65.7%,SO3:34.3%。成分中有Sr、Pb和Ca类质同像替代。

G1-27

孔雀石葡萄状集合体

孔雀石是一种古老的玉料,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孔雀石的英文名称为Malachite,来源于希腊语Mallache,意思是"绿色"。中国古代称孔雀石为「绿青」、「石绿」或「青琅玕」。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孔雀石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常与其它含铜矿物共生(蓝铜矿、辉铜矿、赤铜矿、自然铜等)。世界著名产地有赞比亚、澳大利亚、纳米比亚、俄罗斯、扎伊尔、美国等地区。中国主要产于广东阳春、湖北大冶和赣西北。孔雀石又被称作「蓝宝翡翠」、「翡翠蓝宝」和「蓝玉髓」。

G1-28

纤维石膏

纤维石膏指物理性呈纤维集合体的天然石膏。是以天然石膏为主要原料,添入适量的添加剂、增强材料(如纸筋、纤维等)经不同工艺加工而成。纤维石膏板具有特殊的吸音、导热、透气等性能,可作为不燃的建筑材料,用于干燥房屋和船舱的内壁装修,如间壁板、天花板吊顶和活动房屋的构件,用途广泛。

G1-29

蓝铜矿晶体

蓝铜矿是一种碱性铜碳酸盐矿物,在中国古称石青。与孔雀石紧密共生,产于铜矿床氧化带中,是含铜硫化物氧化的次生产物。

蓝铜矿可作为铜矿石来提炼铜,也用作蓝颜料,质优的还可制作成工艺品。

蓝铜矿为柱状、厚板状、粒状、钟乳状、土状等。蓝铜矿化学组成为Cu3[CO3]2(OH)2、晶体属单斜晶系的碳酸盐矿物。深蓝色,有玻璃光泽。

G1-30

鲕状赤铁矿

鲕状赤铁矿是以鲕状集合体形式存在的赤铁矿,而鲕状集合体是某种物质的胶体以其他物质颗粒为核心逐层凝结,具有同心层状构造,即赤铁矿逐层凝聚而形成呈鱼子状样的一系列球体(称鲕状体)所组成的赤铁矿物集合体。鲕状体一般较小。鲕状体通常彼此间都胶结在一起。

G1-31

萤石立方体晶簇

萤石(Fluorite)又称氟石。自然界中较常见的一种矿物,可以与其他多种矿物共生,世界多地均产,有5个有效变种。等轴晶系,主要成分是氟化钙(CaF?)。结晶为八面体和立方体。晶体呈玻璃光泽,颜色鲜艳多变,质脆,莫氏硬度为4,熔点℃,具有完全解理的性质。部分样本在受摩擦、加热、紫外线照射等情况下可以发光。

G1-32

方铅矿

方铅矿(PbS),方铅矿族矿物,等轴晶系,空间群Fm3m,其中也可以包含至1%的银。方铅矿常呈立方体的晶形,集合体通常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铅灰色,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硬度为2.5,三组极完全解理,密度7.4-7.6g/cm3,具有弱导电性和良检波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qishia.com/ysjb/7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