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离我们派出第1批援鄂医疗队62天,
离我们派出第2批援荆州医疗队60天,
离我们派出第3批援鄂医疗队54天,
离我们派出第4批54人援鄂医疗队50天,
今天,
春回大地,山河无恙,
医院援鄂医疗队全员归队!
他们作为最后一支撤离武汉的医疗队,
坚守最后,尽显担当!
所有的久别重逢,都是想要的样子……
白衣执甲今朝回。4月10日下午,广东省第22批援鄂医疗队名医疗队员圆满完成任务,最后一批平安归来,其中有55名队员来自医院。此前,3位医院医院的市一人,已平安返穗。
医院院长曹杰,副院长江新青、聂玉强等院领导前往机场欢迎医疗队;广州市副市长黎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工会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唐航浩;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我院党委书记黄光烈带队前往广州市第二工人疗养院为队员们举行欢迎仪式,与队员们庆归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和发动医护人员投入到此次支援武汉的战疫当中,共派出58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大部分是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专家,医院医院之一,是全医院。
医院从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急诊科等科室中选出精兵强将,发挥优势,精锐出战,54人参与组成广东省第22批援助湖北武汉医疗队,于2月21日星夜驰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任务。另有4医院、医院、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
“我的队员都回来了,广州见”这次返回的广东省22批援鄂医疗队,从2月21日出征到今天返回,整整50天,累计收治患者人,其中危重患者40人,重症患者11人,累计出院患者25人,在战役中实现“零感染、零差错,零意外”。领队余纳说:“站完最后一班岗,啃过最硬的骨头,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今天我的队员都回来了,广州见!”
“谢谢你们为武汉拼过命!”“谢谢你!为我们把病毒退了,笑靥还了,看那厢樱花都开了。”去机场前,志愿者、酒店工作人员、武汉市民专程为他们送行。他们手持横幅,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志清向医疗队赠送锦旗。
一路铁骑开道、警察护航,民警列队为医疗队敬礼。机场大厅,歌声此起彼伏。医疗队员们用一首《再见》告别战斗了50天的“战场”。“感谢你们在红区里流下的每一滴汗水和泪水,感谢你们用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一例例新冠肺炎患者。”在登机口,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为广东医疗队送行。
勠力同心,全力以赴医疗队到达武汉第一天,为明晰职责,成立医务组、感控组、护理组、病区、宣传组、物资组、信息组和消防安全组等9个小组,全部队员一岗多责。2月27日,医疗队医院,整建制接管了该院4号楼11楼病区。
闪烁的监护仪、呼吸机通气、成组的微量泵、运转着的CRRT机……重症病区仪器设备多,技术要求高,危重症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对整个医护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疗队按照实际情况,迅速成立若干骨干医疗组和骨干护理组,每个组里都有重症监护副高以上医生任组长,配一名副高以下的重症医生,再配上呼吸科医生或心内科等医生。
医疗队对病区病人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病区24小时都有熟悉患者病情的医护人员直接管理患者,并设置备班,以备可随时应对病区紧急情况。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理评估,针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提前心理干预,努力做到既治肺炎也治“心病”。
?主管护师陈秀连在床旁教学CRRT的护理
“出现技术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就要组内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例如面对重症患者应该如何翻身、拍背、吸痰,甚至是去做一些质管等,我们就把这些内容变为每个组的培训清单,要求他们在1~2天内完成理论培训,进而边上班、边带教、边培训、边整改。”领队余纳说。
完善的医疗管理制度科学管理以及多学科协同合力最终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医院两周,累计救治患者57人,其中重症患者7人,实现最后的病区清零、病人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的佳绩。
进军雷神山ICU,啃最硬的骨头3月12日下午,广东省第22批援鄂医疗队全医院ICU。动员仪式上,领队余纳的话语铿锵有力”这是最后的战场,身后万丈深渊,决不能后退半步!”
进入病房,闪烁的数字,尖锐的警报音此起彼伏,这是生死竞速!广东省第22批援鄂医疗队联合管理的病区是重症一区和重症二区,一共28名危重症患者,大部分都是棘手的高难病例:高龄并有基础疾病,其中有十余名患者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运行几台CRRT、ECMO。
?医疗队员在给患者做相关治疗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病程进展非常快,病情瞬息万变,可能刚刚查房时还稳定,一转身就出现严重的心脏问题,挑战很大。”余纳说。有一天深夜,值班的护理人员发现有一患者出现呼吸逐渐增快,床旁血氧饱和度有下降趋势,得到报告的赵俊医生马上赶赴床旁查看,判断可能为气道分泌物堵塞。当晚二线医生杨智医师检查患者后,判断需紧急行床旁纤支镜检查与治疗,但新冠肺炎病毒主要经过气道传播,紧急床旁纤支镜检查存在很大的暴露风险。两位医生做好充分防护后果断进行了床旁纤支镜检查,迅速完成了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更换,换管过程仅持续了不到10秒。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痰液分泌较多,需要反复进行纤支镜吸痰。患者受气道内异物刺激,会发生呛咳,大量载有病毒的气溶胶会喷出,这样的高危操作,危重症病房的医生每天常规进行。“但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技术,虽然挑战很大,但也有信心能够胜任这项工作。”截至今天,医疗队整体管理的重症一区病人已清零,重症二区还剩6个病人,接受集中治疗。
?4月8日,武汉解封,医院
爱心接力,让他们走出疾病阴霾在这场与病毒斗争的战疫中,除了专业治疗外,给予患者心灵抚慰关爱,点燃患者对生命希望也是队员们的必备技能。一场场生死接力,一幕幕医患情深的场景不时出现。
防护服下不忘守护病患,隔离病区不能隔离关心。在“三八”妇女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队员们带上节日礼物“爱心包”,走进病房为病患送上祝福,为患者加油鼓劲,消除恐惧,拉近彼此距离,营造温馨的氛围。这份特别的礼物温暖了患者的心,患者十分感动,纷纷向医疗队表达着内心最诚挚的感谢。
?医疗队为患者送上节日礼物
隔离病区里患者不能与家人相见,焦虑的患者提出各种生活需求,护士姐妹们尽最大能力满足的同时来回巡视,陪患者谈心。有位90岁的老爷爷开始对来自广州的护士长不理不睬,对问候不答话,苏远清护士长遂学着武汉方言称呼他为“这位爹爹”,亲切的称呼终于打破隔阂和谐相处。一位痴呆老婆婆不愿吃饭,护士从驻地拿来牛奶耐心哄她喝下。疫无情,人有义,护理组的白衣天使们一线坚守,护卫生命。
?武汉广州一家亲
卸下战袍,英雄亦凡人。春暖花开之时,医院援鄂医疗队所在的广东省第22批医疗队,是最后一支坚守在雷神山ICU的广东医疗队。他们以自己的血性在啃最硬最难的骨头,他们坚守到最后一天,微光成炬,照亮江城,尽显广东担当。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医院援鄂医疗队越是到最后决战时刻,越有攻坚克难的毅力和勇气,护卫生命最后一道防线,他们用责任担当和爱心善意作出了赤诚、勇敢、温暖的最完美诠释。
市一人,欢迎回家!
#大南路小学周翀同学致敬市一人
医院文:医院
图:蔡琦麟、邓国华、侯可可等
编辑:袁友芬、黄月星
责任编辑:徐晶、魏星
投稿邮箱:gzno1ho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