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起源神秘的巫玉时期,新石器时代玉

一·概述

玉以其质地坚硬,色彩美丽,光泽温润而令人喜爱。《说文解字》对玉所下的定义是:“石之美有五德者。”所以,古人把任何光泽好,色彩美丽而罕见的矿石,统称为玉。现代科学通过矿石成分分析,把玉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软玉,其矿物成分是钙和镁的硅酸盐,有纤维组织,属于角闪石一类,其比重接近于3,它比钻石、石英以外的大多数矿石都坚硬。二是硬玉,俗称翡翠,其矿物成分是纳和铝的硅酸盐,矿石的结构是紧密的结晶状,属辉石一类,其比重达3.33,硬度高于软玉。如果没有其他影响,软玉和硬玉都是无色或白色的。但是,在自然界中,这些天然矿石很容易受到其他化学元素的沁染,所以这两种玉通常都是色彩斑斓,呈现出很广的色域。

清青玉凤蝠如意

中国古代玉的产地非常普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新疆的和阗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和陕西蓝田的蓝田玉,它们被人称作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玉”。中国境内产的玉,大都是软玉,因此,中国早期的玉器没有硬玉,直至十八世纪,缅甸的硬玉传入中国,才出现以硬玉制作的玉器。

清翡翠鱼式盒

二·玉器起源

据考古发掘可知,旧石器时代时期尚未出现玉器,这是因为玉的质地坚硬,难以直接雕刻,只能加以琢磨,通过打制是无法使玉成型的。在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生产经验的长期积累,人们逐渐掌握了琢、磨、刻、钻、切、锯等基本技术,特别是石器工艺的最后工序——打磨技术(即以细小沙石进行打磨,使得器物表明更加光洁的技术)。随着制作技术的日趋进步,先民们逐渐掌握了用硬度更大、更加富有韧性的石材或者骨角作工具,用天然的石英砂作研磨料,来琢磨制造玉器的技术。

新石器时代凌家滩文化玉立人

中原和陕甘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玉器的出土量很少,如在西安地区的半坡遗址、姜寨遗址中,仅出土几件玉器,均属坠珠之类的装饰品,器形小,加工粗放,稍加琢磨、钻孔而已。在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有较多玉器出现,以陕北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较为典型,玉器的制作工艺也比较进步。

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玉刀

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地区的红山文化以及东南沿海的良渚文化,都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红山文化的玉龙、良渚文化的玉琮等精美作品,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从良渚文化玉璧面上遗留的砣痕,说明当时可能已经使用了旋转的原始砣具,这标志着玉器制作工艺已从石器制作工艺中分离出来。

新时期时代良渚文化玉璧

三·新石器时代玉器特点

(1)质地方面:此时的玉器尚无纯粹之“石之美,有五德”的和阗玉。红山文化玉器质地类似于岫岩玉,属于蛇纹石类;马家浜、良渚文化玉器质地多为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亦有大理石。相对来说,红山文化、马家浜文化玉器,质地较细润,略有透明感,而良渚文化玉器的形体较大,用玉量较多,玉质单一者少,多杂有其他石性,颜色以绿为基调,夹杂近乎黑色斑点,可能采自太湖周边地区。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兽形玦

(2)种类方面:这个时期玉器的种类除了玉铲、玉斧等生产工具外,还有佩戴装饰品(如玦、璜、坠、佩等)和仪礼祭祀玉器(如琮、璧等)。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玉鹰攫人首佩

(3)造型方面:河姆渡、崧泽、良渚文化玉器以圆形、方形为主,而东北红山文化玉器可以分为动物型和几何型两大类。其中,动物型玉器又可分为现实的动物和幻想的动物两类,现实的动物有玉鳄、玉蝉、玉龟等;幻想的动物有玉雕龙等;几何形玉器有勾形器、勾云形器等。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大玉龙

(4)工艺方面:红山文化的玉龙和良渚文化的玉琮等精品,分别代表了我国东部南北两地玉器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平。其制作要经过审材、设计、开料、镂空、砣琢、磨光等工艺过程,而莫氏四度以上的玉石琢刻,需要用到特殊的工具。此时,可能已经发明了旋转的圆盘状工具,良渚文化玉璧上的弧形砣痕,则是使用砣具的有力证据。这时的治玉工艺为后世玉器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神人纹多节琮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qishia.com/yszy/10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