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起石
味咸微温。
主崩中漏下,破子臧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御览》引,作阴阳不合),补不足(《御览》引,有句挛二字)。一名白石。生山谷。
《吴普》曰:阳起石,神农扁鹊酸无毒,桐君雷公岐伯咸无毒,李氏小寒,或生太山(《御览》引云,或阳起山,采无时)。
《名医》曰: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齐山及琅邪,或云山阳起山,采无时。
编者:味咸,性温。归肾经。温肾壮阳。具温肾壮阳之功,主治男子阳痿,故名阳起石。主治肾阳虚衰,阳痿,遗精,早泄,腰膝冷痹,宫寒不孕,带下,癜瘕,崩漏。《别录》:"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药性论》:"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能暖女子子宫久冷,冷癜寒瘕,止月水不定。"《日华子》:"治带下,温疫,冷气,补五劳七伤。"王好古:"补命门不足。"(引自《纲目》)。《医学入门●本草》:"能助人阳气,主男子下虚阳衰乏。"《纲目》:"散诸热肿。"《玉楸药解》:"治寒疝。"阴虚火旺者禁服,不宜久服。《本草经集注》:“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皮。畏菟丝。”《药性论》:“忌羊血。”《纲目》:“下焦虚寒者宜用之,然亦非久服之物。”《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者忌之。阳痿属于失志,以致火气闭密不得发越而然,及崩中带下由于火盛而非虚寒者,并不得服。”治阴痿、阴汗。阳起石(煅),为末。每服二钱,盐酒下。(《普济方》)。治元气虚寒,精滑不禁,大府溏泄,手足厥冷。阳起石(煅,研令极细)、钟乳粉各等分。共为细末,酒煮附子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济生方》白丸)。治劳伤虚损,下经衰竭,肾气不固,精溺遗失,脏腑自利,手足厥冷,或脉理如丝,形肉消脱,或恶闻食气,声嘶失音。阳起石(火煅通红)、附子(炮)、钟乳粉各等分。上为细末,和匀,用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米饭送下,食前服。忌豉汁、羊血。(《局方》三建丹)。治冲任不交,虚寒之极,崩中不止,变生他证。阳起石(火煅红,别研,令极细)二两,鹿茸(去毛,醋炙)一两。上为细末,醋煎艾汁,打糯米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空心米饮下。(《济生方》阳起石丸)。治下元虚惫,遗泄白淫,手足冷,肌瘦,耳焦面黑。阳起石(煅)一两,白芷、黄蜡各半两,生砒一分。为细末,以黄蜡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冷盐汤或冷酒任下,微温亦可。服药后忌热食少时。(《圣济总录》阳起石丸)。治丹毒。阳起石(烧,研末),新水调涂肿处。(《儒门事亲》阳起石散)。《纲目》:“张子和《儒门事亲》云:喉痹急速,相火之病也,相火龙火也,宜以火逐之。一男子病缠喉风肿,表里皆作,药不能下,以凉药灌入鼻中,下十余行,外以阳起石烧赤,伏龙肝等分,研极细末,日以新汲水调扫百遍,三日热始退,肿始消。此亦从治之道也。”《本草经疏》:“阳起石,补助阳气,并除积寒宿血留滞下焦之圣药,故能主崩中漏下,及破子脏中血,癥瘕结气,寒热腹痛,及男子茎头寒,阴痿不起,阴下湿痒。真阳足,则五脏之气充溢,邪湿之气外散,故并去臭汗也。《别录》又主消水肿者,盖指真火归元,则能暖下焦,熏蒸糟粕,化精微,助脾土以制水也。”《本草求真》:“(阳起石)功虽类于硫黄,但硫黄太热,号为火精;此则其力稍逊,而于阳之不能起者克起,阳起之号于是而名。”神农本草经——01总论
神农本草经——02上经-玉石-18扁青及往期
神农本草经——03上经-草-73淮木及往期
神农本草经——04上经-木-20橘柚及往期
神农本草经——05上经-人-01发髲及往期
神农本草经——06上经-兽-06阿胶及往期
神农本草经——07上经-禽-02雁肪及往期
神农本草经——08上经-虫鱼-10鲤鱼胆及往期
神农本草经——09上经-果-05鸡头实及往期
神农本草经——10上经-米谷-02麻贲及往期
神农本草经——11上经-菜-05苦菜及往期
神农本草经——12中经-玉石-01雄黄
神农本草经——12中经-玉石-02石流黄
神农本草经——12中经-玉石-03雌黄
神农本草经——12中经-玉石-04水银
神农本草经——12中经-玉石-05石膏
神农本草经——12中经-玉石-06慈石
神农本草经——12中经-玉石-07凝水石
申明:部分文章或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感谢支持!文章涉及治疗方法,或功法类,请征询专业人员后使用,责任自负。(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看订阅号里面更多文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