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4日,老济南记忆馆的志愿者一行15人,第五次如约而至胶济铁路博物馆,继续聆听“行走的济南城”系列讲座。今天的讲座主题是:济南府的山,主讲人是我们的老朋友——赵晓林。赵老师是《济南日报》的首席记者,从事新闻报道20多年,业余时间主要研究济南历史文化,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济南。从事文献类收藏三十余年,藏品中有好多是关于济南的珍品、孤品。收藏也许是理解一定时代最好的方式,又因赵老师是地地道道的济南人,这场讲座既具有专业的眼光,又多了些温情脉脉。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开场赵老师朗诵了老舍先生的这段文字,一下就把现场的听众带到了一个优美舒适的意境,并且让大家了解了济南府的山的分布情况。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赵老师如数家珍,结合自己多年收藏的历史资料图片主要讲解了济南最有名的千佛山,以及以千佛山为邻的佛慧山、黄石崖,还有“遥看齐州九点烟”中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当然九山也是泛指,说明济南城里的山挺多,还有燕翅山、英雄山、青龙山、玉函山、龙洞等景色优美的山。上篇:城南三峰,翠绿屏风下面咱们跟着赵晓林老师的讲座,一起先云游城南三座山:千佛山、佛慧山、黄石崖。三峰相连,自古以来就是游人登临揽胜之处。而三座名山最有名的当属千佛山。在新旧图片对比中发现这些山的魅力所在。
赵晓林老师收藏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照片,图中拍摄的是千佛山远景,兴国禅寺和历山院在半山腰依稀可见。
如今的千佛山,父子俩正山顶上俯瞰济南城
赵老师收藏的老照片:民国初期洋人在千佛山“云径禅关”牌坊下留念
现在游客在千佛山“云径禅关”坊下观赏
老照片:千佛山林木翳荫,半山腰里一抹红白相间的寺庙。您来猜猜坐在滑杆上的人是啥身份?
老照片:20世纪30年代初,为千佛山半山山道之景。一人牵驴(或是骡马)下山,他是位送客的脚夫吗?
年重阳节,一位老人正在登山。
老照片:民国初年拍摄的隋开皇年间依山势雕凿的佛像。
隋文帝杨坚,其生母为历城人,他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特意在济南大兴佛事,所以济南就成了当时的佛教中心之一,造窟之风也随之兴盛。兴国禅寺、历山院里的故事如佛像一样多。
现存留的佛像,许多佛头已在“破四旧”时被砸掉很多,文物损失难以弥补!
历山院前的僧人
历山院内的一览亭
兴国禅寺兴国禅寺内错落有致的建筑群
现在的千佛山是国家AAAA级景区
从千佛山南门过天桥,就可踏入佛慧山景区,顺着山路,拾阶而上,随意而行。在佛慧山上,外地游客少至。此时对语山林,澄心清神,登上半山腰,凭栏望远,大半个济南城尽收眼底。华山与黄河,点缀在这幅巨大的画卷上,美哉!登佛慧山看开元寺。乾隆年间的《历城县志》中记载:“大佛山在城东南十里,一名佛慧山,上有文壁峰下有甘露泉,中有宝刹曰开元,旧名佛慧寺,有宋题名刻记。接下来咱们就来看佛慧山上的开元寺和甘露泉。“开元胜境”石牌坊“入禅心门”牌坊
开元遗韵
正殿遗址
从残存的石基,还能判断寺庙殿堂的布局
仿佛这些古石墙正在诉说着悠悠岁月
寺庙已倾圮,崖壁上的佛像亦多残损不堪。
开元寺遗址内的甘露泉
甘露泉古代又名秋棠池
出了开元寺继续沿阶而上,就来到佛慧山上的另一处名胜:大佛头。
赵老师展示的民国时期的大佛头图片
大佛头开凿于宋朝,后人临崖建佛龛,护大佛于内,额书“大雄宝殿”。是济南书法家张英麟书写。大佛头,只见佛头不见身,这是为什么呢?也请您文后留言,说说您的看法。
绵绵千米,大自然的画卷将伴随您轻松的脚步徐徐展现在眼前……
从佛慧山上眺望济南城
曲径通幽
这块断裂的岩石层也是非常好看的
佛慧山一年四季,一天四时,移步易景,时时处处皆风景,而且景区免费向游人开放,亲爱的朋友,抽个空闲时间来佛慧山吧,也许还能遇见几只可爱的小松鼠呢。
逛完佛慧山,紧挨着的是螺丝顶山。螺丝顶山腰有一片石崖,这就是黄石崖了。
黄石怀古
黄石崖因石质赭黄色而名
残存的佛像
这里刻有从北朝到宋朝不同时代的摩崖佛像。也是济南地区现存最早的石窟佛像群。但大多数佛像近代都被砸掉了头部,坏损严重,实在可惜!
下篇:齐烟九点
爬完了城南的千佛山、佛慧山、黄石崖,咱去齐烟九点中的那九座山打卡吧!
齐烟九点(图片来自网络)
请朋友们跟紧点,咱一座山紧接一座山爬!
(1)齐烟九点之华山篇
华山,即“华不注山”,海拔米,是“齐烟九点”中最高的山峰。
华山拍摄于二十世纪三十年(赵老师提供)
华山素以奇秀著称。由东望其侧面,则为“单椒尖山”。唐代诗人李白诗中云:“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翠绿如芙蓉。”
“芙蓉”就是荷花。春秋时期著名的“齐晋鞍之战”中的“三周华不注”就是在华山附近,华山自古是历史名山。
年秋拍摄的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
以上这两张图是不是一个角度拍摄的呢?
天空之镜
位于华山半山腰的吕祖庙外墙
龟石
大自然鬼斧神工
陡峭的登山台阶
华山秋色五彩缤纷
华阳宫,济南最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寺观中神仙供奉最多、古树最多、壁画最为精美的寺观,被称为“江北第一大观”、“济南巨观”。
距今已有年历史的华阳宫
一幅新时代的“鹊华秋色图”已徐徐展开。
华山仙境
华山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美丽的民间神话传说,植物丰富多样,文人墨客留下众多诗篇。
这是一张临摹元朝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摄于趵突泉公园内。《鹊华秋色图》更是让鹊山和华山两座山扬名四海。大家一起趁着秋色正浓,换上运动鞋,从容、细致、悠闲地去欣赏这座历史文化湿地公园。
(2)齐烟九点之鹊山篇
鹊山岩壁横展,似临流翠屏。阴雨之际,云雾环萦,与隔河相对的华山若离若合,朦胧飘渺,这就是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云:“鹊山每岁七八月间,鸟鹊群集其上,故名鹊山。民间又传说扁鹊在此炼丹,便谓之鹊山。李白大赞鹊山并赋诗《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鹊山是齐烟九点中唯一过黄河北岸的山,图为年津浦铁路济南黄河洛口铁桥通车后拍摄的,从图中亦可见鹊山山姿之俊秀!
近日笔者过黄河铁路桥后在大坝上拍摄的鹊山
果然是“横列如屏”呢!
鹊山下的鹊华烟雨牌坊
我知道华山下边有座“鹊华烟雨”牌坊,大明湖南岸有“鹊华烟雨”牌坊,亲爱的读者,您一共见过几座呢?
鹊华山下鹊华村
宁静的鹊山村
一场冬雨过后,鹊山被冲洗得干干净净!
如同一幅山村水墨画
鹊山像块美丽的大屏风!
山体还在整修中,车子也只能开到山脚了。不能初冬的细雨中登鹊山望华山,空留些许遗憾,待来年山体修建好,携朋友再上鹊山,寻找神医扁鹊当年留下的痕迹!
从元代诗人、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里足见鹊山和华山在济南的历史及位置!
(3)齐烟九点之卧牛山篇
卧牛山,位于济南市区东北,与西南方向的华山对望,是“齐烟九点”中最东面的一座山,海拔81.8米。卧牛山因其形似卧牛而得名。历史上卧牛山一带也曾是古战场。山上盛产一种叫"济南青"的岩石,因长期过度开采,山体破坏严重。近年政府开始对山体修复,山上植物逐渐丰富多样,现在已经成了济南市民的网红打卡地了。
站在卧牛山牌坊下,能看到西边的华山。
在卧牛山上,华山全貌清晰可见。
山上的台阶可能被雨季时的山水冲歪了
卧牛山上盛产“济南青”
老济南记忆馆的吕允山老师讲:“济南青”是咱济南独有的一种石材,仅产于济南历城区华山镇,有三高特点:高精度、高硬度、高耐磨,是亚洲制作大理石平台最好的原材料!
也正因“济南青”这些宝贝,卧牛山遭到了“厄运”!随着现代化的开采设备的发展,开采“济南青”进入疯狂时期,山周围有数百家开采加工“济南青”的工厂。年10月,卧牛山被列入禁采范围;年,随着卧牛山采矿权证陆续到期,政府开展集中关停矿山的专项整治工作。
被掏空的卧牛山(图片引自网络)
山体还在改造绿化中,卧牛山重焕光彩。
雨后的卧牛山地质公园
(4)齐烟九点之药山篇
药山海拔米,有大小九个小山峰,山上出产的“阳起石”十分有名,《齐乘》载:“药山,出阳起石,极佳”。此外,山上还盛产半夏、远志、千头菊、柴胡、生地等多种药材。传说神医扁鹊经常上山来采药,故名药山。扁鹤,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济南长清区)人。在药山顶上,能望见“齐烟九点”中的北马鞍山、粟山、匡山、华山、鹊山,是一个较好的观山视廊。山顶有庙,名曰“娘娘庙”,内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菩萨宝殿右侧还有一殿,名“药王庙”。庙内有伊尹、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孙思邈等十大名医的塑像。近代山上的寺庙俱毁。
侧面看娘娘庙和药王庙(赵晓林老师供图)
民国时期寺庙正面(赵老师供图)
药山公园牌坊
相传扁鹊经常来药山采药,去鹊山炼丹。所以药山入山处有扁鹊的雕像。
以前医疗不发达,附近村民每遇病灾都来焚香祀拜,以求康复。明末清初时,药山农历三月三庙会逐渐发展到与千佛山九月九庙会齐名,有“一山聚得八方客,不上佛山上药山”的美誉。此时寺庙里的银杏树正是观赏的最佳时期。柿子树上的叶子已落光,留下红红火火的柿子挂在树上,寓意来祈福的人柿柿如意。
揽秀亭
站在药山最高峰向南望,北马鞍山、粟山、匡山、千佛山的轮廓都能呈现在眼前。
向东北方向望去,能隐约看到华山、鹊山。仔细对比以上两张图片,发现庙虽没有了,但庙基下面的两个圆洞洞和石头基础都还在,甚至庙前的大石头还是那个样子。路边是当年的娘娘庙遗址其实站在千佛山上,因城里高楼大厦,这些海拔不高的山容易隐蔽起来不易被发现,而站在药山这个最高峰上,却把八方来客看得清清楚楚。
药山最高峰是一块巨石
奇石交错
真希望小高层别太高,露出“齐烟九点”中另外的八座山峰,保持视廊的畅通!
听说药山正西侧还会建一个洋涓湖公园,还没施工,我和济南老记忆馆的马民红老师从药山西边走来,一路看着山就是没找到药山公园入口。问了好几拔路人,才终于绕到山的西北入口,看来要想吸引更多游客观赏药山,有关部门还有一些路要走!也希望药山公园越来越好看!
(5)齐烟九点之凤凰山
济南凤凰山海拔48米,是“齐烟九点”中最低的一座山。东临津浦铁路,西隔东工商河与标山相望。因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在云庄的家离凤凰山较近,于是他经常和好友嘉宾一起,说文论曲于凤凰山洞中。如今山洞无存,凤凰山被“困”在一个叫凤凰山庄的小区里,若不是周围居民带路,还真不好找到这座小山。
凤凰山
山下别致的小亭
穿过这石头间小路到达山顶
凤凰山顶
彩色凤凰,为山顶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凤凰山上的凤凰阁
人造的痕迹若太多,会感觉与天然山石违和。
觅趣
来到山下,转了两圈也没找到元曲大家张养浩与朋友聚会的山洞口。
48米的凤凰山相比它前面的小高层,就如同一个盆景,真有点“一楼障目”!
山下几块石刻,若不是刻有“齐烟九点”,还真以为这个小山也就是凤凰山庄小区里自己造的假山呢!老济南记忆馆的苏秀蓉老师也是无比惋惜:“我家就住在凤凰山南边,当年我搬过来时还能看到这座山,随后凤凰山庄在此建起了小区,那时只是在山的北部和西部建了数座楼房,大多是六层楼,对风凰山影响不大,山南边还有空间。后来凤凰山庄再次盖楼,在山的南边至公路边,几座三十多层的大楼拔地而起,而离山顶最近的一座楼把凤凰山挡得严严实实,而山之南再也看不到“齐烟九点”之一点了。一个历史悠久的美景永远地消失了。如果说还有凤凰山的话,那只是小区里的一个小山包而已。与之相距不远的标山,也正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包围,标山的命运也让人担忧。”苏老师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看完凤凰山,出了凤凰山庄小区西门,跨过东工商河面上的小铁桥,就来到了位于凤凰山西边的标山。
(6)齐烟九点之标山
《历城县志》记载:“标山,在府城北十里,山石并立如标,故名。”古人所说的标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今天的标山和它东面的凤凰山,即所谓“山石并立如标”。清朝东面的山改名凤凰山,西边的就是现在的标山。标山不高,但因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时杖履往来,以豁心目。”遂成为“齐烟九点”之一点。
标山
晨钟暮鼓二亭
东边为钟亭
西边为鼓亭
恰遇义务护山人,也是一位热爱人文历史的老人,为我展示他拍的游客手里的图片,两位古人站在标山上的庙前,不知为什么没有钟鼓二亭。
引自雍坚老师文章《标山玉皇宫与山下过客》中的图片。
本人遇见民间护山人提供的手机里图片后回家查阅了相关资料,在网上查阅到雍坚老师的一篇文章,在文章里找到了这张图片及图片介绍,现引用原文如下:
标山,海拔倒数第二,仅有55.2米。虽然巴掌大小,但山顶上自明末起就建有玉皇宫,主建筑昊天金阙殿为八角无梁殿。清乾隆年间,殿左右又配建了钟、鼓亭。今天,两座石亭成为山顶最后的庙宇遗存。
年,德国牧师薛田资所著《孔夫子的故国——山东》一书在德国出版,书中一张照片所拍摄的即标山玉皇宫和山下过客。当时,玉皇宫建筑群十分完整,山下行人都戴着瓜皮帽。独轮车当时是富人们的代步工具,有个“老爷”打扮的人正坐在车上让人推着走。
薛田资,年来中国传教,是年11月“巨野教案”中险些被杀的那位德国牧师,年11月,他又成为“日照教案”的受害者,被打得遍体鳞伤,且裸体游街示众。此后,他先去青岛治疗,又于年回欧洲休养,年才又回到中国。因此,这张老照片如果是薛田资拍摄,他来济南的时间当在巨野教案发生前。由此可推断,此照片是迄今所发现的济南最早照片之一。
以上文字来自雍坚老师的《标山玉皇宫与山下过客》。读了雍坚老师的一文,想必大家和我一样豁然开朗了吧!
在这两楼之间还能看到凤凰山
初冬时节的标山
山北面,地势陡峭,在山上建起了栈道。游人下山比较方便了,不知为啥,总有点违和感!
仰望钟楼
后山已被在建高楼挡住了,有关部门正在倡导和规划济南要“显山露水”,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标山的命运也不会比凤凰山好多少。
临下山,想起了元曲大家张养浩先生的作品: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到今天的场景,他老人家还愿不愿意:“不知余之为山,而山之为余也!”
(7)齐烟九点之马鞍山篇
济南城内其实有两座马鞍山,一座在英雄山风景区内;另一座则是“齐烟九点”之一,位于药山之南的马鞍山,人们俗称“北马鞍山”。咱今天主要说这北马鞍山,山体海拔87米。山上两座峰相连,形似马鞍,故而得名。站在药山上南望可以看到马鞍山。马鞍山离药山很近,但因天气原因,用手机拍摄的照片不太清楚。因为马鞍山是军事用地,一般游客不能登山,所以不能给亲爱的朋友们分享更多图片。听了赵晓林老师讲座,回来又查阅了相关资料整理如下:北马鞍山是一座土山,植被茂盛。山并不高,之所以称之为文化名山,其一,它是古战场。《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公元前年),齐顷公亲率大军在今济南北马鞍山下摆下阵势,与晋军决战。齐顷公不光先期嘲笑晋军而引起这场战火,而且战场上非常骄傲轻敌,结果,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幸得大臣逢丑父与之更衣换位,并佯命其到山脚“华泉”取水,始得趁机逃脱。只此一战,齐国失去了春秋五霸的霸主地位,华不注却一战成名,这就是书上记载的“”鞌之战”。时代背景,春秋时期鲁、卫联合晋对抗齐,晋为救这“俩小兄弟”于是联合伐齐!马鞍山作为鞍之战主战场也为后人警示:骄兵必败!
马鞍山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山,其二,是因为此山埋忠骨。山的西麓有明朝永乐间的抗倭名将卫青之墓,山的东侧有明朝著名文学家、文坛“后七子”之一李攀龙坟墓。他们一文一武,死后都葬在马鞍山,因世人敬仰这两位济南名士,所以马鞍山也成了人们追思寄托之地!
站在匡山上远看马鞍山
(8)齐烟九点之粟山粟山,位于小清河北岸,东与北马鞍山相对,海拔61.4米。因山体小,故取“沧海一粟”之意命名。真武庙遗址,图片自
山抹微云的博客传说很早以前,济南北郊原是一马平川。二郎神赶太阳,挑着两座山走到这里,放下担子歇脚小憩。不料两座山竟生了根,再也挑不起来。就连他从鞋里倒出来的两堆土,也变成了后来的粟山和马鞍山。二郎神挑来的两座山天天增长,惊动了太上老君,他怕这山会把山明水秀的济南压起来,就围着两山撒了圈丹药,山从此不再长了。后来,人们便把这两座山称为南药山、北药山。笔者不曾亲自登上马鞍山和粟山这两座山,因马鞍山是军事管辖范围,一般市民不能入内,而粟山是听人说山脚下有好多乱坟,一般人都不敢去,去了也只能败兴而归,所以粟山我也不打算一个人去登山了,特意整理了网上的神话传说和历史资料,不能实地攀爬,颇为遗憾,盼有朝一日,二山也能像其它山一样,成为周围居民休闲散步的场所。粟山有座殡仪馆,还是挺让人生畏的。站在匡山顶上远望,粟山与马鞍山距离挺近。(9)齐烟九点之匡山篇匡山公园牌坊形似白虎,如蹲如伏,似扭颈回首
传说李白曾在此处读书
朱庆澜题写《太白读书处》李白是否真的在此处读过书,后世有很多人曾提出质疑。虽然没有确切的史书记载,但李白在山东为官多年,在登华山、鹊山时都留下千古佳句,考虑到匡山也是“齐烟九点”之一,景色秀丽,估计李白不会错过匡山这处风景名胜的,所以传说李白在此读书也是很有可能的!先卖个关子:设石题字的这个朱庆澜生您知道是谁吗?但您一定很熟悉《义勇军进行曲》吧!感谢这个互联网的时代,站在石头前,百度一下便知天下事,现把搜索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朱庆澜(—),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山东济南历城县。父锦堂,游幕山东,为历城刑名师爷,朱庆澜生于任所。6岁丧父,14岁丧母,自幼孤贫力学。17岁,为治理黄河河工。后随友赴东北,投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部下,深受赏识,历任三营统领,凤凰、安东知县,东三省营务处会办,年(光绪三十三年)任陆军步队第二标标统。同年入陆军将校研究所,充督练公所参议。年,因厌倦了国内军阀混战,不愿追随穷兵赎武的张作霖,他辞去军职,离开了军队。此后,他长期从事慈善救济和抗日救亡事业。“九·一八”事变后,他联络各界人士,组织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并任会长,积极募款支持东北义勇军。年任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命名人。《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由朱庆澜命名的,当时词作者田汉在取名时本来想用聂耳初定的名称《进行曲》,是朱庆澜建议加上“义勇军”三个字,才成为现在的《义勇军进行曲》。晚年,任中央救灾准备金保管委员会常委、全国赈济委员会常务等职,全身心投入救灾、慈善工作。以上文字引自《寻找朱庆澜先生故居》。朱庆澜本次讲座,老济南记忆馆的志愿者们听得非常认真,生怕错过每个小细节,都紧紧跟着赵老师播放的图片和赵老师的解说,大家结伴跨越时空,行走在济南府的一座又一座山中。每座山的起源、人文历史故事,标志性建筑,自然景观特色一一呈现在大家眼前。赵老师娓娓道来,可见赵老师文化造诣颇深,又认认真真准备课件,足足下了一番功夫!老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过瘾,(志愿者们无论年龄大小,都一律认认真真听讲,做好笔记,拍了照片以便回去复习和进一步考证,对知识的渴望的眼神也非常令人动容!讲座最后赵晓林老师建议大家,以后不能只“走山观花”,一定要多从文化的角度仔细观察,会发现山上的一木一石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故事,这样爬山将会更加其乐融融!讲座结束后,自由交流时间,老济南记忆馆的志愿者们围住赵老师,把讲座中和平时所见所闻中的疑惑纷纷提出来,赵老师都做了耐心解答,这场文化盛宴,大家听得心满意足,收获颇丰。屏幕前的读者,云游玩济南,一定要亲自去爬爬济南南部的三座山和齐烟九点中的每一座山,您就会更真真实实感受到什么叫“一城山色”,说不定又会踩出新的故事来呢!老济南记忆馆的志愿者们正认真听讲座
珍贵图片要拍照,下课后再仔细观看
讲座后志愿者们和赵老师热切交流
老济南馆志愿者们与赵晓林老师合影留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