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隆合:玉器.收藏.艺术——植根文化生命力
和田玉中,最广为流传的,最为扑朔迷离的传说,是羊脂玉。
它是从古至今有关玉石那最诱人的梦。
是所有玩玉人的梦。
羊脂玉之白,柔软细腻,恰到好处。
白玉的白,过了,便觉太过耀眼,太过死寂,玉性略次,生机不足。白度不够,便是少“德”,白玉之德,在其埋没数千年,还能不全被受沁,其质坚硬,是羊脂白的底气。
现代人给玉的白度分级,羊脂白,从不是最顶端那个标准。坚守住中庸之白,不偏不倚,把握平衡,知行合一,四两拨千斤。
那是一种浅而暖的脂白,白中带黄,温中透白。恰若君子淡如水,是儒雅的风度,是含蓄的举止,是想要看透,却不得其所;是看似迷离,却不偏不倚;是一头扎进的,白色温柔陷阱。
羊脂玉之润,柔润而泽,外柔内刚。
将羊脂玉至于水中,再拿起,玉水可快速分离,滴水不沾。润度有了,便有了油性,便有了韧性。
羊脂琼莹肥腻,始终得落在“润”上。即能从视觉、触觉上感受到的内润,这由内向外溢出的油润,欲言而止,大美不言。
是阳起石和透闪石的紧密缠绵,晶体结构在玉中的相拥周旋,才有了光照下那暧昧不语的润与透,似油非油,不糙不滑。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圭璋特达,德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羊脂玉,栓在屈原所采摘的兰花上,印在温文尔雅的礼记上,系在庄严肃穆的朝服上。当历史泯灭过一代代人,一种文化、数段时代、一个梦想,还残留在这方宝玉上,我们,正在慢慢探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