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ldquo肚脐rdquo,

肚脐

肚脐、脐,俗称肚脐眼,从本质上来说是胎儿出生后,脐带脱落后留下的疤痕。

中医称之为神阙穴。在腹部中央,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经穴,与经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医称之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

肚脐眼是神奇的穴位

人体的穴位都是隐藏在皮肤的表层下面,可是肚脐眼就是个奇葩,它是人体中唯一一个暴露在外,人体能够摸的着、看的见的穴位,在中医的理论上被称为神厥穴。

神阙穴居脐中央,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为经之海,因此刺激此穴对五脏六腑具有调节作用),又因脐部的皮肤比较薄,神经及血管比较丰富,它所支持的脏器以及血管包括膈、肝、脾、胃、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因此脐部透过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联系,有比较强的吸收和传导能力。

《证治准绳》:“按脐为神阙穴,宜针之所。”而在《类经图翼》中记载:“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所以在于保健方面,肚脐的功能还是很显著的。

肚脐为什么易于给药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

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疗法

脐疗怎么做

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于患者脐部,或再施以艾灸,以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

脐疗的历史

脐疗至今已有多年历史了,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及角灸脐法;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孙思邈、李时珍都记载了大量的脐疗方。

运用得当具有温通阳气、健脾和胃、强壮祛病、养生延年等诸多功效。

目前脐疗的方法多根据经典医书《针灸甲乙经》而来,包括拔罐、药物贴脐、滴脐、敷脐、温脐等法,但禁止针刺,以免发生感染。

脐疗的方法?

给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简便的脐疗方法。

1、小叶增生的

  女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就是小叶增生。

  

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提示:配合服用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

  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治疗鼻炎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自汗,盗汗,遗尿

  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

  1)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2)取五味子、远志、石菖蒲各10克,枣仁20克,红药3克;或三七、丹参各10克,石菖蒲、远志、硫磺各20克,红花6克,共同研成细末,均用40度白酒调成稠膏状,涂满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

  6、寒热两邪

  夏天天气炎热,吃生冷寒凉的瓜果,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7、前列腺肥大

  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粉每次取药3克敷于肚脐处,外用麝香风湿膏盖上,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后停2天继续1疗程,本方对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8、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出现的便血、肿胀及疼痛

  肛泰贴剂:其药物成分为地榆(炭)、五倍子、冰片、盐酸小檗碱、盐酸罂粟碱等,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之效,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出现的便血、肿胀及疼痛。肛泰贴剂需外用,洗净脐部(神阙穴,即肚脐眼)周围皮肤,擦干,然后将贴剂胶布撕开,将药片对准脐部粘贴牢固,一次1片,一日1次。

  9、治疗高血压

  1)药店买川芎和吴茱萸各30克,打成细末,混合,每次取5克左右,填在肚脐里,用麝香壮骨膏固定好。引火归元,补养脾阳,血压降低而且还感觉腿脚有劲,头脑清爽。

2)用川芎20克、白芷20克、冰片2克.

  三味药,共研细末,用的时候,把药棉摊成薄片,取2克左右药粉,滴上几滴醋,不用太湿,包成一团,用最薄的一面,贴在肚脐上,外面白胶布(或用创可贴)固定,每天换一次,连用几天。

  10、便秘

  1)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各30克,陈皮,木香,槟榔,桃仁,红花各15克将上药研成细粉,每用20克用蜂蜜调成膏贴肚脐2天一换,又本方有很好的泻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气虚可加党参20克。

2)大黄片方取本品2粒研为细未,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肚脐孔处,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适用于便秘,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心烦,舌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滑数等。

3)补中益气丸取本品1粒,研为细末,敷于肚脐孔处,外用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7~10次。可温阳益气。适用于大便不一定干硬,或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面色恍白,神疲肢倦,舌苔淡白,脉虚细等。

  11、寒性体质

  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

寒性体质,脸上长青春痘,痛经,腹泻,腰疼,喜好出汗的人,脾肾阳虚的人,常常感冒的人都可以一试。一周将有好的消息。

  12、痛经

  取肉桂、炝姜、茴香各15克,研末,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覆盖清洁消毒纱布l块,连用5~7天,痛经可愈。

  13、月经不调

  取当归30克、红花15克、月季花15克,用茶叶水调,敷脐部。每次在月经之前1天敷脐,连敷5~7天,至月经干净为止。此方对少女月经不调疗效最好。

  14、冬天怕冷

花椒10克,白胡椒60克,肉桂20克,附子5克,炮姜10克,陈皮5克;敷药时将神阙穴(肚脐)周围洗干净,把药末撒在神阙穴(肚脐)里,在用(麝香虎骨膏)胶布贴上即可。

  15、利尿

  用田螺肉4个、大蒜(去皮)5瓣、车前子(研末)10克,共捣如泥,做饼敷脐,纱布覆盖,包扎固定,敷药8小时后去药,每日1次。此法可以利尿,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一般3次可收效。

  16、小腿肿

  细辛粉末9-15g,和水或蜂蜜调匀成糊剂,贴于脐部,伤湿止痛膏固封,当天消肿。

  17、小孩腹泻

  小孩子容易腹泻,把黑枣去核,捣成糊,贴在肚脐眼上,一晚上就有效果。

婴幼儿拉稀久治不愈,可把鲜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块药布上,贴在肚脐处,用橡皮膏粘牢即可,此法立竿见影,屡试不爽。

如果是肚子痛,就拿胡椒粉和成糊,点上些醋,捏成小饼团,贴肚脐眼上。

18、尿道发炎无法使尿排出

  取蚯蚓两条,与少许食盐捣碎贴敷脐部,很快通尿。

  19、急性尿道炎

  小肠火、肚脐敷盐来按摩!(急性尿道炎),用自己的唾沫拌食盐,湿后放肚脐用手指转圈按摩,一分钟时间,症状就消失了,很灵验。小肠火就是尿急、尿频、尿时疼痛不舒服。

  20、女性血瘀

  把生姜捣碎,与黄酒调和,用膏药贴在肚脐上,可以治疗女性血瘀。注意贴膏药的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刺激皮肤。

  21、阳痿

  1)吴茱萸30克,细辛10克,共为细末.用上药适量,加温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脐部,用胶布同定,晨起取下。治疗期间忌房事。

2)用阳起石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

  22、糖尿病

  1)用1只牛苦胆汁将荞面10克调糊状,(放冰箱储放)贴在肚脐上,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1次,约30天。

2)金匮肾气丸水调为膏,贴敷于脐下。具有温肾补阳的功能,辨证用于肾阳虚证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降糖效果。

  23、尿频,尿急

  准备一点大粒盐、花椒和大料,把它们放进微波炉里热一下,然后取出用纱布包好,以能承受的温度热敷在自己的肚脐及关元穴(脐下3寸)处。只要长期坚持,许多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都会得到好转。

  24、头疼

  生石膏1克,白芷、川芎各0·5克。上药研末,置于神阙穴(肚脐),再以伤湿止痛膏封闭。

  25、脱肛,脱垂,疝气

  五倍子人参或黄芪熬水用毛巾沾湿热敷把药研沫用膏药贴肚脐。

  26、痔疮

  五倍子(大剂量)、黄芪、茄子根熬水热敷或洗痔疮部位。

  27、青春痘

  用菟丝子炒熟,一部分研沫贴肚脐或热敷,一部分洗脸。

  28、感冒

  [药物]麻黄,香薷各15克,板蓝根,蒲公英各10克,桔梗12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大人一般用量约3.5克,儿童用量约l克.将药粉倒入肚脐中心,然后用一般麝香止痛膏贴敷固定,勿令药粉漏掉.

29、肾虚

用冷水煮鸡蛋,煮到开锅的时候,把鸡蛋拿出来,这时候鸡蛋是七分熟的。把鸡蛋从中间一分两半(注意不要去掉外壳),放凉、到适合的温度,用其中一半捂在肚脐上。

因为带着外壳,再用手捂着点,所以它保存热量的时间比较长。

30、发烧

将棉球用半瓶藿香正气水浸湿,置于肚脐中,用大块创可贴固定。

脐疗的禁忌?没有方法是万能的。中医要辩证施药,而且有些禁忌。

1、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

2、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在用药时引起过敏。

3、要特别注意保暖。治疗不要在室外进行,或者让脐部对准风口。保持室内温暖,适当覆盖衣被。

4、一旦有过敏现象,立刻停药。轻者可自行消退,如发生皮肤水泡者,用消毒针挑破,外搽紫药水即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qishia.com/ysyj/4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