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中药仙茅的临床生用与制用

仙茅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仙茅的根茎。初春及秋末均可采挖。采收后,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贮存。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广东等地。有补肾壮阳、散寒除湿作用,主治肾虚阳痿,小便失禁,腰脚冷痹等。

饮片可分生药、酒炒药两种:生药味辛微甘,性温,有毒,以散寒除湿力胜,多用于腰脚冷痹,痈疽肿毒;酒炒药味辛微甘,性温,有小毒,以补肾壮阳力强,多用于肾虚阳痿,头目眩晕,小便失禁等。

生药(生仙茅):将原药拣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润透,切片,晒干即得;酒炒药(酒炒仙茅):取净生仙茅片加黄酒(每公斤仙茅,用黄酒15~20公斤)拌匀,置锅内炒至干燥为度。

生药

1.腰脚冷痹:常与附子、狗脊、杜仲、独活等同用,能增强散寒除湿、蠲痹止痛等作用,可用于寒湿痹痛,腰膝冷疼,筋骨痿软等。

2.痈疽肿毒:《滇南本草》单味仙茅连根须煎服,或以新鲜者捣烂外敷,可用于痈疽火毒,漫肿无头,色青黑者。

酒炒药

1.肾虚阳痿:常与淫羊藿、巴戟天、锁阳、阳起石等同用,能增强补肾壮阳作用,可用于肾阳不足,阳痿,或兼滑精,怯塞,精神衰疲等。

2.头目眩晕:常与枸杞子、生地黄、熟地黄、车前子等同用,具有阴阳两补作用,可用于肝肾虚弱,头目眩晕,腰腿酸软,精神疲惫,如仙茅丸。

3.小便失禁:常与菟丝子、益智仁等同用,具有补肾壮阳、温脬缩尿作用,可用于肾阳不足,膀胱虚寒,不能约束尿液,小便失禁,或小便余沥。

用生药写仙茅、生仙茅;用酒炒药写炒仙茅、酒仙茅、酒炒仙茅。

生药、酒炒药基本相同,一般5~10克。外用适量。

1.仙茅含树脂、鞣质、淀粉、脂肪油等。

2.本品经酒炒后,增强其补肾阳、壮筋骨的功能。

3.本品辛温有毒,不宜当作补药常服。中毒症状为舌肿胀,可用大黄、元明粉水煎服,或用三黄汤解之。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学术交流使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针法、穴位等,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qishia.com/yskw/9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