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十月一日:
(二)爬越拦头起石跪坡
图文/郭素青
从清风峡折回,我们拐往沕沕水路。有人中途拦截吃饭,但我们梨子刚刚下肚,竟没一点食欲,就继续赶路。过黄安一路前行,遇空中画廊,可惜今年雨水大,山上红叶,除火炬树外,都还没有泛红。再行,有森林检查站设卡,登记后放行。车至拦头起,有岔路,一条山路,一条马路,又有路标,说前有落石,断交。
大圣说,山路应该为原始道路,若断交可走旧山路;彦国则认为,山路应如清风峡石场道路,肯定不会通向大路,若盲目上前,遇无路,又不能拐弯就麻烦了。大圣沿山路去探路,竟久久不回。我们把手交合成喇叭模样,对着山谷呼唤其名,回声阵阵,竟无人应答。这荒山野,顿时让人有些不太放心。我和彦国准备沿山路寻觅。
一路走来,有野菊初开,颜色或白或红粉,一尘不染,干净得令人爱惜不已。正欲上坡,彦国与大圣一起出现在拐弯处,问大圣,是否听到呼喊声,竟答没有!这寂静山谷,回音阵阵,他竟听不到!再问,说听有回音,以为谁在歌唱。
大家汇合后商量,山路不靠谱,还是沿马路走踏实。彦国说,走走试试看,不行还返回。遂开车上山。不想山路竟在我们望见之峭壁,果有大堆落石,但已被人清理出一侧道路,竟可通车。又想,从山脚仰视穿行在落石堆中的我们,一定如挂在山腰,危哉!险哉!伟哉!奇哉!
走过一段山路,竟有村落,为拦头起村。几年前曾经来过这里,村口有巨大的树条编成的盛玉米的方形粮囤,与我们村里常见的家家户户屋顶的圆形粮囤很是不同,当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村口有一石井,到村里一转,有石屋,石猪圈,尚记有人家养蜂,有很多蜂箱……而今再来,方形粮囤里空空如也,且树条已有些腐朽,村里却不见一人。后闻人声,有一人从小屋出,问询,为施工队人员,说,前路逐渐好走,翻越大山可到山西……
一路行来,只是遗憾叶子微红,如果推迟几天,定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可是所有的遗憾都是在为下一次铺垫……
一路走一路聊,沿着崎岖山路翻山越岭,不觉竟也登顶,停车回看来时路,公路灰白若带,缭绕山腰,我们一路竟在“带”中爬行!大家开始调侃彦国,这半百之人了,竟有了这等山行的丰富经历,以后跟同事聊天,足可对年轻人炫耀一把了,我可是走过某某山路的云云……
山路虽崎岖,但一路笑声不断,“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魄顿生!
大家开始指点江山,激昂未来。就想啊,这山多亏有几个知己同行,即使陡险,也如寻常路一般,爬个山竟也爬出了散步的效果。如果是寂寞一人呢?也许那也是一腔英雄的孤独亦未可知……
看完来路,再看前路,往前应该是下坡了。这一路走来竟不见人家,开始下坡,大概就快见人烟了。
不知走到了哪里,遂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