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是哪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点击上方“蓝字”,和36万江海人一起看!
城市窗口新地标
“江海门户”正打开
“门户”往往是留给人的第一印象,体现着此中主人的气质、品味、胸怀和眼界。一个家,如此;一座城,更是如此。
作为中国侨都,江门是近代中国最早走向海洋、放眼世界的地方之一,是通江达海、连通内外的战略要冲,广东省委明确赋予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
聚焦大江门版图,其核心区——江门国家级高新区(江海区)东部,与中山一江之隔、拥江抱海之地亦有“江海门户”,作为门户之上的门户,传承着城市开放与奋斗的基因,绽放于西江之畔,向东拥抱粤港澳大湾区。
对于高新区(江海区)以及全市打造产城人融合标杆示范区的重要板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表示,今年“江海门户”将迎来新发展机遇,片区建设全面启航。
郭永乐摄
仅数月,再观江海,重访门户,已是意气风发。
承接大湾区建设利好,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升级,“江海门户”医院、全国重点品牌中学亦相继落户;碧道绵延,两岸风华道不尽,“江海门户”不仅肩负门户担当,更是产业新高地、城市新客厅、生态新空间……
枢纽之地、潜力门户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呼之欲出“城市门户”的定位,不仅需要天时地利,更需要决策者的高瞻远瞩以及对城市发展的明晰规划。
去年,江海区委、区政府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从区域未来发展需求出发,找准抓实江海对接省“一核一带一区”、市“三区并进”建设的着力点,全力以赴推进江海版“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积极推动老城区出新出彩、焕发新活力,产城人融合区做大做强、提升城市能级,都市农业生态区绿色发展、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的“江海门户”就在五邑路以南、会港大道以北的产城人融合区内,是“三区并进”布局中的关键一环。
通四海,纳八方,方为门户气派。根据江海区自然资源局控制性详细规划,“江海门户”片区东至西江、南至中江高速、西至龙溪路、北至珠三角城际轻轨。
周华东摄
摊开地图,“江海门户”成因更加一目了然,毗邻港澳,水路距离百海里内,高速豪华客轮航班往返港澳,单程仅两小时;江中、广佛江珠高速路网交汇于区内,广中江高速北延线贯穿境内;片区坐拥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港口——江门高新港,港澳码头、城轨江门东站,距离中江高速出入口仅米,紧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城市大动脉金瓯路景观大道连接四方,通过新开通的五邑路扩建工程,胜利大桥、蓬江大桥、东华大桥,片区居民可快速到达主城区。这里无疑有着不可比拟的交通通达性。
值得一提的是,“江海门户”的必经之路金瓯路景观大道接下来将被打造成媲美“十里长街道”的江海版的“长安街”,届时公路两旁高楼林立,高端商业综合体、服务设施密集,夜幕垂下,各处闪耀,展现着高新区(江海区)现代化建设成果。据江海区自然资源局局长吴杰雄介绍,目前金瓯路景观大道的打造已被纳入该区年度重点项目,未来金瓯路将继续向西延伸,促使礼乐街道与新会区会城主干道相接,成为高新区(江海区)的一张新名片。
随着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落户,黄茅海大桥加速成形,我市“五位一体”的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渐成,珠西交通枢纽城市地位进一步奠定。
江门站开通运营之时,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曾表示,江门站是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将来深茂铁路全面贯通以后,江门站在构建一小时城市圈、建立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及深化港澳与内地合作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将非常突出。而借助江门站优势,打造城市副中心、高水平商圈,提供优质服务,能更好吸引本地高端人群,同时抓住周边核心城市的高端人群。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承其利好,占据全市东大门黄金地段的“江海门户”潜力无穷。
时空距离压缩,地处江门东大门的“江海门户”不仅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增长点,更将成为大湾区产业、居住、人口外溢的绝佳承接地,更成为产业新城的对外联动窗口,承担城市功能核心区的居住配套、商贸活动功能,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与大湾区迈进“同城时代”。
吴杰雄表示,谋划启动“江海门户”片区开发,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发展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对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为集聚产业、人才搭建了坚实平台,也为群众改变原有生活方式、共享城市美好生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潺潺流动一江清水宜居宜商两张名片城市之美,在乎“山水”之间也。华灯初上,外海大桥的光影倒影于西江之上,与五彩灯光交相辉映,广珠城轨列车呼啸而过,动静之间,只见一江清水、碧道如画,市民三两,似游于画中。
跟随无人机在“江海门户”上方鸟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两公里西江水岸线上的城央绿廊西江外滩段,繁花绿树与湿地公园呼应,碧道从中环绕着,纵贯绿意盎然的西江外滩,时隐时现,逶迤延展。
邱昱摄
城市中有山水,山水中有城市。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提出“经营城市”概念,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建设都市核心区,启动江门河与西江沿岸20公里长,集休闲、商住、工业遗存和总部经济于一体的城央绿廊,让人身在城中也能亲水近绿,诗意生活。
西江东岸效果图
除了贯穿全城的城央绿廊,如今置身高新区(江海区),多个精品公园都能轻松到达,“天然大氧吧”、规划面积达万平方米的白水带风景名胜区、绿化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龙溪湖公园、江海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陈少白广场以及数不清的口袋公园,生态宜居指数领跑全市。
视线重回“江海门户”上方,沿金瓯路景观大道西去,一公里半径内,集结丰富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有全国一流重点品牌中学项目、江门高新第一小学、江门高新品牌幼儿园以及今年一季度成功落户医院。
这几年,高新区(江海区)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心、民生工程,拿出全区最好、最黄金地段打造优质教育高地,两年间7所品牌学校落地,新增万余个优质公办学位,“双一流”大学高水平教师纷纷涌入。全国一流重点品牌中学项目是该区树标杆、争一流的力作,为此该区主要领导率队赴全国教育发达地区学经验,成功引入一流名校,引进一流教学管理模式。
为补强“江海门户”内教育配套资源,规划48个教学班的江门高新第一小学将比肩景贤小学标准,依托优质的办学资源及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打造一流教学教师队伍,努力形成素质教育特色明显、教育科研领先的全新学校,继续擦亮“学在江海”品牌。
医院新院区项目效果图
选址于金瓯路景观大道旁的医院新院区是属于民生首善之区的又一重大利好,为此高新区(江海区)大手笔投入33亿元,对标国际一流建设、服务理念,努力建设国内全行业病人体验感最好、最人性化的5.0医院。
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新院区在项目设计之初就坚持一切从病人的感受考虑,区主要领导在带队实地考医院的基础上,充分思考,反复打磨设计,对医院的功能布局、设施配套及内外部环境都进行系统考量。医院设计的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介绍,在外观设计上满足医疗功能的基础下,医院更加追求建筑的艺术性和独特性,使外在形式和内在功能相结合,进而为大众创造更先进、更完善、更人性化的医疗环境。
力求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新院区创新推出“医疗街”概念,就像是机场航站楼一样,打造一条多米长的室内“大街”,诊疗室、检查室、影像室等如同商铺般分布在过道两旁,患者沿着街道按指示能轻松找到自己要去的科室;而停车场则如同停机坪,每个门诊在地下停车场都有直达通道,人车分流,方便就医。同时,新院区医院,给病人最舒适的治疗、住院环境。
而放眼周边半小时生活圈,江门市文化地标江门演艺中心,公共文体新地标龙溪湖阅读中心、龙溪湖时尚运动中心、江海区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驱车即可轻松到达,城市公共配套含金量成色十足。
金瓯路将打造成江海版“长安街”
一江一城,宜居宜商。
产业为立市之基,如高新区(江海区)之魂。
连续5年争先进位的江门高新区,跨越发展正当时。在“高”“新”上狠下功夫,高新区(江海区)把高端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优化提升大健康、智能智造、智慧照明等基础产业,打造“3+3”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通过“筑巢引凤”、招大招强、做优服务等多方面着手,持续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继“十三五”收官之年被市委主要领导点赞经济指标增速“一枝独秀”,伴随着“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一季度开门红,高新区(江海区)再次一马当先,领跑三区四市。“高新区(江海区)地位不断上升,身价不断飙升,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江门市人大代表、广东聚科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华认为,高新区(江海区)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核心区等多个国家级平台,聚集了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素质人才,具备良好的产城发展空间和完整的产业链条,确是宜业宜商之地,而随着城市环境变化,城市建设不断发力、蜕变,这里不断吸引外来人口及投资置业者,目前开发程度不高,握有一手“好牌”的“江海门户”或是下一个身价翻倍的“潜力股”。
黄金门户之上打造江门活力窗口“江海门户”一提出,便吸引了江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