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国内首创中药药浴足浴疗法治肾衰32

(一)中药药浴

1.中药药浴的中医作用机理

(1)药气循经,直达病所。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以经络为联系,内至脏腑,外至四肢百骸,腠理毛窍。药浴作用于肌腠,药气通过腧穴行于经络,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发挥行气血,调阴阳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草木之性,浴取其气。药浴所用药物多为芳香走窜,辛散通阳、活血通络之品,此类药物气味俱厚,经煎煮及热水浸泡,药气极易逸出,从肌肤腠理进入人体,发挥“通经走络,行气活血,开结行滞,直达病所”等多重功效。

(3)药浴并施,发汗驱邪。汗法是中医袪邪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居八法之首。热浴本身就出汗,药力相助,毛孔大开,则发汗更为透彻,邪随汗出,邪去正安,从而达到康复目标。

2.中药药浴的现代作用机理

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除具有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吸收、渗透、感觉、分泌、排泄等多种功能,药浴疗法正是利用了皮肤的这些生理机能来治疗疾病,故皮肤的生理特点是药浴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3.中药药浴适应症有

(1)全身严重水肿;

(2)顽固性高血压;

(3)尿毒症皮肤瘙痒;

(4)慢性肾功能衰竭;

(5)风湿免疫病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

(6)肾病合并外感;

(7)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

(8)强直性脊柱炎肾损害;

(9)牛皮癣肾损害;

(10)缓解疲劳,改善睡眠;

(11)降脂减肥.

4.中药药浴作用有

(1)活血通络,促进血液循环。

(2)发汗驱邪,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

(3)药气循经,直达病所,调节脏腑功能。

(4)扶助正气,增强免疫,消除疲劳。

(5)平心安神,改善睡眠。

5.中药药浴治疗注意事项

(1)药液温度保持在37°~39°之间,不宜过烫,以免灼伤皮肤。

(2)药浴水一般浸泡全身露出头颈,根据身体状况调节体位或泡泡歇歇。

(3)药浴时间一般10-30分钟,根据身体状况可延长或缩短,中间可若干次披浴巾休息,以全身出汗,能耐受为合适。

(4)过饥、过饱,或极度疲劳、酒醉后不宜药浴。

(5)药浴时患者如出现头晕症状,可暂停药浴。

(6)因药浴引起皮肤过敏,应立即停止药浴。

(7)药浴后应卧床休息2个小时。

(8)药浴后24小时避免着凉、摸凉,禁止冷饮食。

6.中药药浴疗法

我院药浴基本方:

(1)温通阳气:常用药:麻黄、桂枝、附子、细辛等;

(2)活血化瘀: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

另:结合病种、体质辨证加减。

7.药浴治肾举例

(1)肾病严重水肿

药浴处方:生麻黄、桂枝、浮萍、细辛、牵牛子、大戟、大黄等。

药浴方案:一日一次,每次15-30分钟,持续5-7天。

药浴目的:每次药浴后体重减1-3kg。

药浴辅助:药浴后如身体状况较好者,可同时服发汗利小便中药辨证方温服再加被子或单子捂,增加发汗,如出汗多时可吃冬瓜连皮榨的汁,或西瓜汁。

(2)慢性肾功能衰竭

药浴处方:桂枝、桃仁、红花、益母草、附子、川连、玉米须、蒲公英等。

药浴方案: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5-30分钟,持续10-14天。

药浴目的: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脂。

药浴辅助:药浴后再配合饮1杯西洋参、冬虫夏草、藏红花蒸煮药汁,或医生开的中药温服,进一步达到排毒、扶正、保肾作用。

(3)尿毒症皮肤瘙痒

药浴处方:黄连、黄芩、黄柏、白鲜皮、土茯苓、地肤子、硫磺等。

药浴方案:一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5-30分钟,持续10-14天。

药浴目的:止痒、改善肾功能。

药浴辅助:药浴水温、时间与皮肤瘙痒、皮肤病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应因人而异。药浴后皮肤降温后可涂皮炎平和尿素软膏或皮肤科配的止痒外用药。

(二)中药足浴

1.中药足浴原理

足浴是通过温度和药物,利用皮肤的御邪、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局部皮肤、肌肉、关节,改善三者的代谢、强化其功能,并且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针对局部及全身的疾病进行治疗。能调和周身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治疗多种疾病。

足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它是人体上一块蕴含无限宝藏的神秘“器官”。而足掌这个狭小的空间却汇集了身体一半经络。足为三阴经(肝、脾、肾)之始,三阳经(胃、胆、膀胱)之终,足部有52块骨头、66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小腿皮肤角质层薄,血管、神经、肌肉丰富,利用药物吸收,所以我们常常选用小腿和足作为局部泡浴的部位。

2.中药足浴流程

(1)足浴前

需要选择泡脚桶,木质材料的泡脚桶吸收药物的效果更好;水温度控制在40度左右,深度要没过脚踝。

(2)足浴时

在泡脚的过程中,最好用手按摩脚部,按摩方法如下:

推法:脚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约1厘米处,为肾反射区。双手大拇指并拢,用力摁住该位置,往上推36次,至脚底发热为止。此法对肾虚、中气不足者,有一定的益处。

压揉法:脚底后跟内圆上方中间的位置,为失眠反射区。双手大拇指按住该位置,用力压36次,压到有酸痛感为宜;再揉3到5分钟,至发热为宜。此方法对头晕眼花、严重失眠者有帮助。

刮法:用双手食指关节用力刮脚踝骨以下内外两侧36次,至有酸痛感为宜。对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帮助。

(3)足浴后

可以用清水洗脚,完成后要注意脚部保温。

3.中药足浴药方

(1)温肾壮阳

配方药材:阳起石、菟丝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芡实。

(2)活血祛瘀

配方药材:丹参、赤芍、泽兰、王不留行、当归、大黄、牛膝、川芎。

(3)祛风除湿

配方药材:老姜、肉桂、牛膝、秦艽、泽兰、桑枝、独活、赤芍、徐长卿、防己。 

(4)消除疲劳

配方药材:党参、北芪、茯苓、白术、川芎、陈皮、石菖蒲。

(5)袪脚气

配方药材:苦参、黄柏、大黄、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肤子、石菖蒲、蒲公英。

(6)改善睡眠

配方药材:五味子、川芎、石菖蒲、香附、夜交藤、郁金、百合、茯苓、柴胡。

4.中药足浴误区

(1)中药泡脚效果差。中医中药疗法在疗程方面都是比较长的,所以中药泡脚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2)中药可以翻煲几次。中药药效一般煲两次就已经全部释放,如果再煲第三次,那么这些中药水几乎没有什么药效了。

(3)泡脚时间越长越好。40分钟可以让足部毛细血管吸收够有效中药成分了,泡脚时间太长容易冒大汗,汗液流失过多对心脏是有损害的。

(4)泡脚水越烫越好。40度左右为人们比较适应的温度,过高的温度,会烫伤皮肤,而且血液循环一下子太快的话,导致血液上冲,反而引起不适,甚至出现虚脱。

5.哪种情况不适合足浴

(1)妊娠及月经期的妇女。

(2)各种严重出血病或局部受伤在24小时以内的患者。

(3)恶性肿瘤、心力衰竭、败血症等各种危重病患者。

(4)急性传染病、外科急症或中毒的患者。

(5)正处于大怒、大喜、大悲之中的人。

(6)身体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或精神疾患的人士。

(7)饭前、饭后三十分钟以内或过饥、过饱以及醉酒后的人士。

(8)足部换开放性软组织损伤、严重感染以及较重静脉曲张者。

(9)属特意体质的人士足浴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足浴。

(10)在浴足过程中,由于足部血管受热扩张,可能会出现头晕等现象,若出现这类现象时,应暂停足浴,平卧休息,待症状消失后在进行足浴。

6.足浴治肾举例

(1)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足浴处方:附子、肉桂、浮萍、葫芦瓢、防己、益母草、川芎等。

足浴目的:消肿、补肾、通经络。

足浴辅助:(1)边足浴边加温服医生开的中药;(2)边足浴边间断按压足三里穴位,增强补肾作用;(3)水肿、血压高者应逐渐加高足浴水温,以不烫伤并使全身出汗而无不适为宜。

(2)慢性肾功能衰竭

足浴处方:桂枝、桃仁、红花、益母草、附子、川连、玉米须、蒲公英等。

足浴目的: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

足浴辅助:(1)足浴后再配合饮1杯西洋参、冬虫夏草、藏红花蒸煮药汁,或原方开的中药温服,进一步达到排毒、扶正、保肾作用。(2)用足疗棒间断刺激足底中部涌泉穴和脐下三寸关元穴补肾通络。

(3)肾性高血压

足浴处方:生石膏、桂枝、浮萍、大黄、豨莶草、生牡蛎、蒲公英、红花等。

足浴目的:降压消肿。

足浴辅助:足浴后如身体状况较好者,可同时服发汗利小便中药辨证方温服再加被子或单子捂,增加发汗,如出汗多时可吃冬瓜连皮榨的汁,或药芹晒干煮水喝;同时间断刺激内踝上三寸三阴交和阴陵泉穴位,养肝降压。

(4)肾虚、老年肾脏病

足浴处方:阳起石、艾叶、小茴香、肉桂、鹿含草、桃仁、红花、益母草、蛇床子等。

足浴目的:补肾温阳、活血通络。

足浴辅助:(1)边足浴边加温服医生开的中药;(2)边足浴边间断按压足三里穴位,增强补肾作用;(3)推荐补肾益精方:西洋参、金蚕花煎汤配合足浴,增加补肾补精、延年益寿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qishia.com/yskw/4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