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人买尴尬玉,非新疆和田玉鉴定特征

初识和田玉者常会误以为既然叫这个名字,理所当然的就应该生长于南疆。但如果按照国家的相关行业标准,只要主体成分由透闪石与阳起石矿物构成,无论产自哪里,均可称之为和田玉。

如此一来,面对和田玉的产地问题,业内便生成了两种泾渭分明的声音,绝大多数人坚持只有新疆产出的才是正宗和田玉,极端些的甚至认为非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所产籽玉就毫无价值。另有少数人则觉得产在哪里都没关系,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嘛。

这个问题也曾困扰了参玉许久。再三思量之下我还是欣赏那些出身南疆的优质籽玉,并非是迷信原产地,实在是当地所产精品玉质在长期的把玩与佩戴中经受住了笔者的考验。注意这里的措辞,我的意思是哪怕确实产自当地,但品质上乘的籽玉也永远是少数分子。至于出身于其它地区的广义和田玉也可能出现“变异式”的妙品。但整体玉质与新疆和田玉还是难以相提并论的。

全然不考虑行业法规,仅是就事论事,叫做“和田玉”,却并非生长在和田地域。这就好比当做“阳澄湖大闸蟹”卖,却没喝过一口阳澄湖的水;声称是加州牛肉面,可加州人民却都没有听说过,逻辑上总有点尴尬吧?

可就是这种广义和田玉,在如今的市场上,其数量比之正宗和田玉是占有绝对优势的,而且内行始终只是少数,爱好者中也总有些一知半解的尴尬之人对这些“鸡肋”趋之若鹜。为了以正视听,在此咱们就先介绍几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非和田产和田玉的鉴定特征。(这话说得有点绕口令的意思)

为了方便理解,咱们今天按照地图方位,且从最西面的吉尔吉斯坦与巴基斯坦所产出的碧玉说起。哪怕是职业售玉者,也多不知晓此两地有碧玉产出,他们会将自己手上在售的该产地玉石习惯性的当成俄罗斯碧玉销售,但它们一般色彩更浅而灰,质地单薄水透,目前大多数带有猫眼效应的碧玉均属此类。

进入新疆境内,西起喀什、和田、于田,东至库尔勒、若羌,沿途玉矿星罗棋布。离开南疆,在阿尔金山与唐古拉山交汇处的青海自治区一侧产出的昆仑玉,我们也称之为青海料,除了仅存在于传说中的“野牛沟料”以外,它们往往成玻璃质感,无油润可言,给人一种稚嫩薄弱的印象。

因为所含成分的多样性,青海料颜色众多,黑里透紫的烟青,白中带绿的翠青,淡黄夺目的青海黄口,还有因为糖色过浅而讨女生喜欢的“藕粉料”,它们都是格尔木的特产。此外青海还有多个黑青矿区,据上述矿区较远的祁连县,当地也是以产出黑青为主。青海料在售多为山料,迄今尚未有籽玉发现。

目前市场上还有大量的玉石出生在辽宁省岫岩县境内,这里通常是产出以蛇纹石为主要成分的岫玉闻名于世。但该矿区还伴生有少量广义和田玉,当地人称之为“老玉”。因为过去所产以黄色与乳白色较多,所以也常被称为“黄白老玉”。近年又以质地细腻的豆绿色“析木玉”为旗舰产品,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但总体上当地所产广义和田玉硬度低、韧性差、结构疏松,虽然在人为灌注下给人以油润度好的错觉,但其耐久性不佳这一致命伤还是饱受爱好者们诟病。

要说与之地理位置相近,那当属韩料,因为产量大,又多是让人望而生厌的青灰色,总给人一种污浊而又不干净的感觉,所以韩料一直生活在和田玉世界的底层,其实从微观结构上讲,它反而是最接近新疆料的,可这也并不足以提升它的价值感。

而国内所产软玉中最具有多面性的则是生长于十万大山中的罗甸玉,它有时因为高白而粉质感被当作“米达料”,让某些宣传平台推上神坛,有时又由于桂花糕状内含杂质,而被当成著名的“野牛沟料”销售,更有的时候因为质地疏松易于着色,自带锈色或者后经人工强行染成黄色而被当成名贵的黄沁籽玉骗得高价。仅管出身寒微,但它可真的为业界众多无良之辈赚了不少昧心钱。

至此,大家可能以为参玉又要大书特书俄料的罪状了,但因为俄料产地范围巨大,品相众多,绝非一句惨白、燕表片状结构就可以概括的,所以我们且留待它日另外行文详谈。

在商业利益的搅动下,本来就差异微妙的各产地软玉在普通消费者面前上演着各种冒名顶替的魔幻剧,伪装成知识传播平台的行骗者更会时不时的以滞销劣货包装成“鸭蛋青”、“米达料”、“95于田料”来收割小白们的智商税。

问题是在真正上手之后,你拿着尖利酥脆的广义和田玉山料尽力一番盘刷,它最多能变得像久被人踩踏的石阶一样,光滑、起一层包浆,却终不能化茧成蝶,成为神光内敛的美玉,你也不能体会到与之共同升华的意境,此间的苦痛又岂是尴尬二字可以概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qishia.com/yskw/10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