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与玉看辽西地区文明起步人民资讯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在距今1万年以内,辽西地区古文化经过旧石器时代上百万年文化传统的积累,依靠渔猎经济的提高和种植业的发明,实现了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变,进入了兴隆洼文化时期(本文所指兴隆洼文化,包含查海遗址早中晚各个时段)。

兴隆洼文化有一个广阔的分布面,它向北越过西拉木伦河,包括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市和通辽市的西南部,向南到达燕山南麓的冀东北地区。由于几处较大规模的遗址都发现于大凌河支流的牤牛河上游,所以可以认为,牤牛河上游是兴隆洼文化分布的一个中心区,也是该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查海遗址更是因为聚落中心的巨型石堆龙等龙形象和较为丰富的玉器出土而凸显其重要性(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年版)。透过查海遗址的龙与玉,我们对辽西地区的文明起步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

龙形象现世

查海遗址出土的龙形象,包括石堆龙和陶塑龙纹两大类。查海堆塑石龙出土于该遗址中部穿过的一条西南至东北走向的裸露的红褐色花冈岩石脉上,为玄武岩石块摆塑,全长19.7米,身宽1.8—2.0米,龙头朝西南,龙尾朝东北,基本与房址的方向是一致的。龙头、龙身处石块的堆塑较为厚密,而尾部石块相对松散。其造型庞大,可以分辨出龙的头、尾,龙昂首张口,呈弯身弓背状态,龙的尾部不够清晰,若隐若现,总体给人一种巨龙腾飞之感。龙的腿和足部也隐约可见。

虽然此大型摆塑龙的龙体因所用石块色彩与所在地面石脉相近,形象显得不够明确,但可确定是人工作品。陶塑龙纹形象都属于陶器上的浮雕装饰。龙形浮雕装饰在该遗址习见的一种夹砂褐陶质的筒形陶罐的表面。其中一块陶片上的浮雕为作向内盘卷状的龙身,可见其内盘的一端为圆端;另一块陶片上的浮雕为龙尾,作外卷状,尾端部较尖。它们都采用压印窝纹的方式,来表现龙身体的鳞状纹,可惜都为残陶片上的局部形象,缺少龙的首部。

查海的堆塑龙尾端指向的大型房址,是整个遗址中最大的一座房址,房内还出有玉匕,这些都应是该房址主人特殊身份的象征。龙身腹部下方,还紧邻一片墓地和祭祀坑,尾部又与遗址中最大的一座房址相连接,更突显了其主人在当时的至尊地位。它具有的神秘性显然是与祭祀有关的,反映了查海人祭祀崇拜已具有较高发展水平。但同时,因为查海遗址浮雕龙纹还见于房址内的陶器上,似乎并未完全从生活用具中分化出来,说明龙在当时尚未形成被少数人完全独占的局面。

专属玉器使用

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主要有两类,一类为与其日常制作与使用的石质工具相近的器形,如小型锛形器、玉凿和较大的玉斧等,磨制较为精工,形体也较为规整;另一类则与平常使用的物品相去甚远,类似于装饰品,可以悬挂或佩戴在身上或身体的某个部位,种类主要有玉玦和玉匕形器的组合,还有一种类似玉管的东西,它们的制作较前一类更为精细,制作难度也更大,是查海玉器的主要代表。

玉玦是一种扁平面接近正圆形,但圆周上有玦口的玉器。玦的具体形制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为管柱状,两端平齐,侧面有一细长缺口;另一种为环状,截面多棱形或近椭圆形。在墓葬中,它们都是成对地出土于死者的头部两侧双耳下方的位置,玦口朝下,而不似人们常想象的那样以玦口卡于耳垂。玉玦使用时,应当佩戴于耳部,将玦穿于耳孔,可与民族学材料中有耳垂甚长而耳穿孔甚大的实例相印证。玉玦的使用,可能与查海人相信耳朵在通神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可引起神更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qishia.com/yskw/10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